九四年淨空法師早餐開示—能忍,變成智慧 (第四十六集) 199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8-0046
昨天晚上講到修行用功,我們仔細檢討,功夫之所以不得力,完全疏忽了日常生活當中的細行,這是功夫不得力的第一個因素。這一樁事情的確不能夠疏忽,要想真正在一生當中成就道業,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守住最高的修行指導原則,在日常生活細行上用功,就很容易得力。這個指導綱領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個是最高的綱領,遵守這個綱領,在處事待人接物瑣碎的事情上去修。
孝敬不僅僅是事上,是在理上。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講的,講到最後把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歸納成一句話,叫「一法句」,一法句是什麼?清淨句!清淨是什麼意思?說了兩句話,「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句話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引用了很多遍。「真實智慧」就是體會孝敬,孝敬兩個字真正明白,真正體會到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是孝敬兩個字統統做到圓滿,把它做到了,那是無為。孝敬兩個字涵蓋了整個的佛法,所以它不僅僅是事,它是理。但是那個理怎樣實現?要從事上去實現,事做得圓滿,理就完全顯露出來,理事不二,性修不二,理是性,事是修,就是在日常瑣碎事情。
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所表現的,一般人看不出。過去寒山、拾得在天台山廚房裡頭工作,一個是燒火的,一個是倒這些菜渣的、剩菜剩飯,專門收集廚餘的,豐干和尚是碓房裡頭推磨的,誰知道這三個人是文殊、普賢跟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們修行都是在瑣碎事情。一般人做這個事情都是不甘心、不情願,他們做這個事情歡歡喜喜。昨天我舉了一個例子,現在年輕人跟父母、跟公婆不能住,覺得老人囉嗦;如果是菩薩,歡歡喜喜。世間人有些毛病習氣,不知道改過,不肯修正;佛菩薩哪些毛病習氣他知道,他能改正過來。這個一般人癥結的原因,就是不能忍,忍受不了,不願意工作。那些大菩薩們就在這個環境裡修忍辱,成就圓滿的忍辱波羅蜜。
能忍,功夫就有進步、有進展,心就得定,開智慧。這個不能忍就完了,後頭都沒有了;忍到不能忍,所修的一切善法,《華嚴經》上講都成了魔業。那個善法是什麼?布施持戒不能忍辱,布施持戒是修的福,世間有漏的福報。有漏的福報就是魔業,能忍,變成智慧,轉煩惱成菩提。怎麼個轉法?就是忍,忍就轉過來了;不能忍就轉不過來。所以一部《金剛經》裡面,佛實在講,只是布施、忍辱講得最多,講得最細。布施是叫你放下,放下,能忍,那個才轉變成菩提,轉成功德;不能忍,是福德,轉不過來。
所以你就曉得忍是多麼重要!一個能忍的人,這個世間就沒有不能相處之人。為什麼跟這個人不能相處?不能忍!能忍,九法界裡頭沒有一界不能住的。菩薩能忍,他可以到三惡道去度眾生,三惡道的逆境他能忍,他地獄也可以住,凡夫為什麼不行?忍不過就不能住。心地清涼自在,處那個惡劣的環境,一般人不能處的那個環境,清淨心的人能處。經上講惡劣環境裡頭飲苦食毒,解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清淨心、是慈悲。人心地清淨,心地慈悲,那個毒藥到他那裡都化掉了、都化解了。一般人稍微沾一點毒的東西就受不了了,什麼原因?他裡面有毒,有貪瞋痴三毒,那個是因,外面一點毒的東西吃到的時候,那是緣,他就受不了。心地清淨慈悲的人裡頭沒有毒,所以外面毒一接觸,馬上就化掉了,解毒。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
修到三毒煩惱真的沒有了,那也是相當功夫,但是並不是做不到,只要真正肯做,是可以做得到的。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環境,在這個裡面就是斷貪瞋痴最好的機會,把自己的瞋恚心從這邊磨掉,修忍辱波羅蜜。喜歡的環境、喜歡的人、喜歡的境界、喜歡的事,要把那個貪的貪心也要斷掉,斷貪瞋痴就是忍辱。你能夠忍,順境裡頭沒有貪愛,逆境裡頭沒有瞋恚,在這個裡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這個修成了,所有一切的毒藥,你吃了都沒關係了,不要說這個菜裡頭什麼農藥,這算什麼!所以順逆境界都是修行人的好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