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05/4/2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9-0005

  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諸位同學,諸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我們空中佛學院淨宗課程第一百零二集的播出。上一集我們跟大家說到《佛說十善業道經》經文,「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這一集繼續向大家報告,經文在第六頁,倒數算過來第三行,請看經文: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這一段經文就是『若離偷盜』得的果報。「若離偷盜」,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盜取別人的東西,縱然一針一線都不可以偷盜。不但偷盜的行為不可以有,偷盜的心、佔別人便宜的心都不可以有,這樣才能夠做到永離偷盜。連佔別人便宜的心念都沒有,永離偷盜這條善業,才能夠做到圓滿。如果我們要是做到永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可」就是可以,「保」是保障、保證,「信」就是信心、信用,別人對我們有信心,我們社會上一般說信用。我們一般人都是希望要有個保障,比如我們去買保險,或者做其他方面有關我們身家生命財產保障的事情,這是世間一般人都有這個觀念。尤其保險這個行業,在現在社會也非常的發達。為什麼這個行業會發達?大家心理上都是希望能夠有一個保障,保障他的財產,保障他的身家性命。世間的保障是不是真的保障?這就不一定,這看各人的福報,如果要是沒有福報,你怎麼做保障都沒有辦法給你保證,連保險公司它也會倒閉,自己保自己它都保不住,怎麼可能替別人保證、替別人保障?佛跟我們說,真正可以得到保障就是永離偷盜,你永離偷盜就可以得到十種可保信法。

  『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這是第一種,這一條也非常重要。我們世間人一天到晚打拼,一天到晚用盡心機賺錢,無非就是要累積我們的財產。錢賺到了就想盡辦法,要如何讓我們的財產能夠保持,不會散滅。有很多人發財,但是沒有幾年又破產了,又再虧光了。為什麼會散滅?因素當然很多,但是下面說的是很主要的因素。你有錢財,這五方面都會把你散滅,第一就是「王」,王就是國王,我們現在說政府,你的錢財政府它有一分,政府會抽你稅金,你要是犯罪法院也會查封,把你的財產凍結或者沒收。所以財物國王(政府)有一分。「賊」就是盜賊,小偷、強盜,你有財物,他會想辦法來偷你的、來搶你的,或者用欺騙的,或者用其他種種的手段,將你的財物偷盜走,這是盜賊,第二家。第一家是國王,第二家是盜賊。第三家是水災,這是天然的災害,我們如果遇到發大水、颳颱風,淹大水可以將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財物漂流。像我們台灣每一年差不多都有一次的颱風水災,一個水災來,你看農作物,一些財物被水漂流,一次損失都是好幾億以上。所以水災也有一分。第四是火災,再多的財產,一把火也可以燒光光,火災也有一分。第五就是「非愛子」,非愛子我們一般俗話說敗家子。你一生賺很多錢,但是後代子孫不會幫你保守,亂花錢,或者拿去做事業賠錢,你再多的財產給這些子孫花都不夠,或者有的拿去賭博輸光光,這在現實的社會當中也非常的多。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說,財為五家共有,就是這五家,這五家都有分,都能夠散滅你的錢財。但是你要是能夠永離偷盜,這五家都搶不走,你如果有財物,可以永離偷盜又能夠布施,你的財物是愈來愈多,這五家沒辦法把你散滅。這是永離偷盜第一個果報。

  『二、多人愛念』。「多人愛念」就是在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對你敬愛、對你懷念。為什麼?因為你不會偷盜,你不會去佔人便宜、不會去侵佔別人的,當然人家就對你很敬愛。『三、人不欺負』,人家不會欺負你。永離偷盜,前面說的多人愛念,別人就會敬愛你、懷念你,當然就不會欺負你,會很尊敬你。『四、十方讚美』,就是說名聲很好,在社會上大家都讚歎。

  『五、不憂損害』,不用擔心財物會被人侵佔、損害。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有錢的人也很不自在,為什麼?他憂慮損害,不是不憂損害。為什麼憂慮損害?有很多有錢的人怕被人家綁票,現在社會上綁票很多,看到有錢人,哪一家有錢,把他的小孩、他的親屬抓走,恐嚇他,要拿多少錢出來贖人回去,要不然這個人生命就有危險。所以現代有錢的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上他憂慮損害。如果能夠永離偷盜,這一條就不用煩惱了,你不曾造過偷盜的業,從來沒有想去佔別人的便宜,你就不用憂慮損害,別人沒辦法損害你。這是第五種可保信法,這就是保障,可以保障的。

  『六、善名流布』。他善的名聲,可以說在社會上大家都知道。『七、處眾無畏』,處在大眾當中他沒有怖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財」就是他的財產,動產、不動產,「命」就是他的生命,「色力」就是他的身體,都能夠得到安樂。他的財產,人家不會去搶、不會去偷,也不會去傷害他的生命,不會傷害他的身體,他得到安樂。『辯才具足無缺』,而且還能得到辯才。「辯才」,我們一般說講經要有辯才,有辯才講經說法他就很自在。

  『九、常懷施意』。這一條也非常的殊勝。永離偷盜,他的心裡常常懷著布施的意念,反過來,如果我們自己有財物,沒有常懷施意,沒有常常想要布施,這就是說明我們還沒有永離偷盜。你如果永離偷盜,你一定時常會想要布施,要將自己的財物布施給別人,去幫助別人,去援助現前很需要的人,這是他的德行。「常懷施意」,菩薩六度說布施,他常常懷著布施的意念。所以我們永離偷盜也是可以從布施來做起。為什麼會去偷盜?總是貪心,要貪別人的便宜,要侵佔別人的,才會去造這個業。如果我們自己都願意要布施,怎麼會去偷盜別人的?自己有的都願意要布施給別人、要去幫助別人,怎麼可能去偷、去盜?所以常懷施意就會永離偷盜。

  『十、命終生天』。這個果報是更加殊勝,這一生死後會往生到天道去,天道福報比我們人間更大、更殊勝。『是為十』,以上這十種就是可保信法,可以保障、可以信用的,這十種果報是非常殊勝。下面說迴向,『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如果你能將永離偷盜這個善業迴向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簡單講就是無上菩提,就是迴向佛果,以後你成佛的時候就得證清淨大菩提智。這是我們人人希望求得的,我們能夠得到清淨的大智慧,這是成佛在佛果地上的果報,這個因就是從永離偷盜的善業來的。我們再看下面: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這段經文是給我們說『若離邪行』,「邪行」就是邪淫,能夠永遠離開邪行,不但沒有這個行為,心裡連這個意念都沒有,邪淫的念頭都沒有,『即得』就是即可以得到,『四種智所讚法』,有智慧的人四種所讚歎的法。『何等為四』,是哪四種?『一、諸根調順』,「諸根」就是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調」就是調和;「順」是順適、和順。六根如果不調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心不自在。六根不調順,這就是邪行的惡業還沒有永離,如果永離一定得到諸根調順。我們修行人,不管修學哪個法門,第一就是要諸根調順,將我們身心六根調理到清淨、調理到和順,這樣我們要修學哪個法門都很容易得力;如果諸根不調,不管修哪個法門都很難成就。這是永離邪行,第一種的功德利益。

  『二、永離諠掉』,「諠」就是吵鬧;「掉」就是我們心裡掉舉。心裡想東想西,起起落落,掉舉就像一個東西吊起來,一下吊高,一下放下,;諠就是諠雜、吵鬧。我們有邪行的意念以及行為,難免就有諠掉。在家庭方面,如果有邪行的情形,第一夫妻就吵吵鬧鬧,鬧離婚,對罵、吵架、打架,甚至出人命也有,一天到晚家庭不平安。夫妻常常在吵鬧,這是諠,掉是心安定不下來。年輕的人,尤其現在年輕人談戀愛,諠掉的情形就更加明顯。男女談戀愛,一天到晚就在想對方,心定不下來,心起起落落,這就很明顯。古人這個情形就比較少,雖然也有,但是沒有現在這個時代這麼普遍。古時候,男女私下有一些情愛,當然也是有,有這種情形,但是沒有現在這麼多、這麼普遍。現在這個時代因為是個民主開放的時代,尤其現在的媒體,報紙、雜誌、電視、電腦,這些色情暴力,到處都是引誘我們起心動念。所以現在年輕人在電腦看到情色的節目,看了之後他晚上就睡不著,就諠掉,心起起落落,全在想那些,這就是受到邪行的影響。所以我們現在如果要遠離邪行,凡是會引起我們妄念的這些東西,最好我們不要接觸,不要去聽,不要去看,不要去接觸,這樣比較能夠保持我們心地清淨。如果你時常去聽、時常去看,我們是凡夫禁不起引誘,你邪行就沒辦法遠離,這也很要緊。所以有關這方面,我們要知道避免,才能夠永離諠掉,我們的身心才會安穩。

  『三、世所稱歎』。「世」是世間,世間的人所稱歎,稱讚、讚歎,離邪行,這是很高尚的德行。『四、妻莫能侵』。「妻」就是自己的妻子,別人不會侵佔你的妻子。所以,我們的妻子會被人侵佔就是過去我們自己有造邪行這種惡業,因果報應,自己的妻子才會被人侵佔,你如果沒有造那個因就沒有這個果。以上這四種智所讚法是永離邪行得的果報。『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這是說將永離邪行這個善業迴向無上菩提,以後成佛的時候,就能得到佛丈夫隱密藏相。這是佛三十二相之一,這一相就是永離邪行迴向無上菩提所得的果報。三十二相,這一相在《佛學大辭典》或者《教乘法數》裡面都有詳細的註解,我們同學如果要進一步了解,可以去查這個資料。我們接下來再看下面: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我們先看這段。世尊又再對龍王說,『若離妄語』,就是說話都不欺騙人,永遠遠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天所讚法」就是天人所讚歎之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優缽華」是青色的蓮花。「口常清淨,優缽華香」,口會出香味。可見我們要是有妄語,口不清淨,口中出來的氣味會臭,這就是還沒有永離妄語,或者過去造的妄語這個惡業還沒有消除,所以口還沒有辦法達到清淨。如果永離妄語,過去妄語的惡業已經消除,第一你就會得到口常清淨,說話散發出來優缽花香,就像青色蓮花那種香味。這也是一種果報,非常殊勝的果報。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諸世間」就是我們世間人;「信」是相信;「伏」就是接受。大家能夠相信他說的話,為什麼?他不會騙人,他說話從來不欺騙人,當然大家就會相信他,他說的話比什麼都好用。『三、發言成證』,「證」就是證明。如果別人有一些問題沒辦法證實、沒辦法證明,就去請永離妄語的人來,大家知道這個人說話從來不欺騙人,請他來給我們證明,一旦經過他說出來,他來證明,大家就沒有疑問了。所以他發言能夠成證,他說的話能夠讓大家來做證明,能夠給大家保證,大家能夠相信他。『人天敬愛』,當然沒有妄語的人,我們人間的人、天道的人都對他尊敬,對他愛戴。相信我們大家都是一樣,哪一個喜歡親近那個常常在欺騙人的?你要是知道這個人說話常常打妄語,常常欺騙人,你還會去親近他嗎?相信不會,相信大家見到是敬而遠之,對他很尊敬,但是沒有人敢接近他,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話。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愛語」就是愛護眾生、愛護別人的言語,凡是對別人有利益的,這都屬於愛語。所以愛語也不是一定說很好聽的話,有時候說好聽的話、有時候會說一些責備的話來安慰眾生,總是希望眾生能夠得到利益,這才是愛語。愛護眾生的語言,對他有好處、有幫助,跟眾生說實在話、說真實話,希望眾生能夠得利益。這也是我們導師淨空上人常常說的,真正佛菩薩都是愛語,真正的佛菩薩、真正的善知識都是「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但是眾生什麼情形?聽騙不聽勸,現在眾生確實迷惑顛倒,沒有智慧無法分辨,人家欺騙他,他就偏偏相信;跟他說真實話,他反而不相信,這是現在末法時代眾生一種反常的現象。永離妄語必定是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勝意樂」就是殊勝意樂,意就是我們心裡,意業的快樂,得到殊勝的法喜。「三業清淨」,永離妄語一定得到三業清淨,勝意樂。『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言無誤失」就是說話言語沒有錯誤、沒有過失,說到剛剛好。如果我們說話能夠沒有錯誤、沒有過失,當然我們心裡就常生歡喜心。往往我們有時候說話說錯了,說錯話自己心裡就常常感到很懊惱,心就不歡喜。在我們還沒辦法做到言無誤失,我們能夠遵守古人的教誨,古人跟我們說「言多必失」,就是我們言語要是說得多,難免就會說錯話,就會有過失。所以我們言語盡量減少,不要講太多,講太多怕說偏差、說錯了,少說話就能夠避免這個誤失,我們修學永離妄語也可以從這裡做起。言語,不必要的,不重要的,我們盡量少說。我們念佛道場常常勸念佛的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這就是避免言語的誤失。言語沒有誤失,心常歡喜,這是第六種的果報。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永離妄語的人他發言,他說出來的言語、說出來的話,大家都很尊重;不但尊重,「人天奉行」,會依照他的話去做,我們一般說依教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他有得到智慧,智慧就很殊勝。如果說話時常欺騙人,這個人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會被人制伏。如果有智慧,就不會被人制伏,所以「無能制伏」。以上這八種果報,都是永離妄語所得到的。『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能夠將永離妄語這個善業迴向無上菩提,以後成佛的時候就會得到如來的真實語。《金剛經》佛跟我們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來的語言是最真實,要得到如來果地上的真實語,還是要從永離妄語來修起,將永離妄語的善業迴向無上菩提,成佛的時候就能夠得到如來的真實語。再看下面的經文: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世尊又對龍王說,『若離兩舌』。「兩舌」就是挑撥是非,破壞別人的感情,挑撥離間。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一個家庭的和好,破壞一個團體的和諧,破壞一個國家的安定,乃至破壞整個世界的和平,引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都是因兩舌這種口業來引起的。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可以說人與人相處非常接近,因為交通方便,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當然在這個地球上有不同的族群都會去接觸,會相處在一起。不同的族群,大家生活在一起最重要就是要和好,要能夠互相尊重。要做到族群的和諧,互相尊重,必須要永離兩舌,不可以在當中為了個人的利益來挑撥離間,使人與人之間關係破壞,族群與族群當中互相對立,這樣國家永遠都不會安定。所以要永離兩舌。能夠永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就是有五種不會讓人破壞之法。

  『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不壞身也是很殊勝,我們一般說金剛不壞身;『無能害故』,沒有人能陷害你,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這是第一種不可壞法。身會被人破壞,像現在被人傷害、被人殺死,或者種種的因素,像我們社會上命案這一類的,尤其分屍案這一類的。我們的身體被人破壞,被人潑汽油燒死,潑硫酸或者分屍,或者被人殺死、被人打死,這個身體就被人破壞了。這個果報跟兩舌有關係,但是此地我們要稍微解釋一下,因為兩舌是屬於口業,身體被人殺害、被人破壞,這一般講是屬於殺業。我們去破壞別人的身體、傷害別人的生命,我們才會得到這個果報,兩舌又不是殺生,為什麼我們的身會被人破壞、會被人陷害?我們要知道,殺生有身殺、有口殺、有意殺,身殺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去殺害眾生,口殺就是不是你親自去殺害眾生,但是你教唆人去殺害,這也是殺生。不是自己親自殺,但是你叫一個人去殺生,這也是殺業,口跟身的業都有。

  兩舌為什麼有這種果報?因為兩舌會使人引起鬥爭去打架,打架就是傷害人的身體。比如這兩個人本來感情很好,你在當中挑撥離間,破壞他們兩個人的感情,讓他們兩個人起衝突。起衝突,嚴重有什麼情形?傷害對方的生命,破壞對方的身體,這個果報就出現了。或者使兩個團體引起鬥爭、打架、對立,雖然不是你自己本身去傷害對方的人,但是因為你的言語挑起衝突致使出人命,你造兩舌的人是不是有果報?這個果報跑不掉,因為是你的言語引起的,破壞他們使他們兩方面常常在對立起衝突。像我們現在說的族群的對立,這是最明顯的一件事情,族群本來就很敏感,如果有心人從中再來挑撥離間、再來破壞,本來就很難和諧,現在再來說一些話,再來挑起衝突對立,使他們兩方面互相殺害,這個講兩舌的人是得最重的果報,所以會得到被人破壞身體這種果報。如果永離兩舌,你就不會得到這種果報,你的身體不會被人破壞,沒有人能夠陷害你。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眷屬」就是家親眷屬,乃至我們一個公司團體裡面的人,這都是屬於眷屬,不會被人破壞。因為你沒有去破壞別人,你沒有造這個因,當然不會被人破壞,所以你的眷屬大家都會和好,「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不壞信」,信用也不會被破壞,因為你沒有造兩舌的惡業,永離兩舌。「順本業」,本業就是我們本分的事業,會順著我們本分的事業來做。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本業,現在我們所做的是什麼事業就是我們的本業,永離兩舌會順我們的本業。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法行」就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修行的行門不會被人家破壞。比如你修淨土念佛法門,如果我們沒有永離兩舌就很容易被人破壞,你現在修這個法門,剛剛開始要修,就有人來破壞你,勸你修別的法門;你修別的法門,又有人叫你修另外一個法門,時常受到人的破壞,修到最後沒有一樣修得成就。如果永離兩舌,你所修的法門、行門,不會被人破壞,「所修堅固故」,你所修的法門堅固,沒有人能夠破壞。『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確實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才有辦法親近一個善知識。你如果沒有善根福德因緣,都是親近惡知識,這一生不能成就。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善知識,如果你沒有遇到善知識,不能成就。你如果永離兩舌就沒有人會誑惑你,你要親近善知識沒有人可以破壞你。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來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