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相經箋要摘錄—懺悔法,事懺是助行,理懺是正行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集) 檔名:WD29-005-0020
懺悔法有事懺、理懺,事懺第一個是作法懺。一般如果犯了戒,在戒經上講可悔,是指的作法懺。作法懺就是「身禮拜,口稱唱,意思惟,三業依法披陳罪過,求哀懺悔。」或者在佛前,或者在三師面前,或者長者前面發露懺悔、改過,這屬於作法懺。
第二個是取相懺,「謂定心運想,於道場中,或見佛來摩頂,或見光現,或見花飛,或夢見諸瑞相,或聞空中聲。於此諸相,隨獲一種,罪即消滅。凡《法華》、《大悲》、《占察》等一切行法,皆屬取相懺攝。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這是取相懺。取相懺在大乘經典才有,在小乘經典就沒有取相懺,只有作法懺。因此在戒經上講的不可悔,就是不可以以作法懺悔來懺除這個業障。嚴重的罪,作法懺懺不掉,必定要取相懺。取相懺一定要懺悔到有感應,見到佛,或者見光,或者看到蓮花,或者你作夢夢到很多瑞相,或者聞到異香,聽到空中佛講話的聲音,有這些現象,你隨便獲得一種,你重罪就消滅了。所以在《妙法蓮華經》、《大悲懺》、《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經典這些懺非常多,都屬於取相懺,此地只有舉出三部經典。根本重罪滅除了,你淨戒可以再生了,可以再受戒。這兩種,作法懺、取相懺,是屬於事懺,屬於助行。
第三個是理懺,又叫無生懺。「一切罪業皆從一念不了心性所生,若了心性本空,罪福無相,則一切法皆悉空寂,罪亦消滅。」這個是理懺,這個是正行,這個是最根本、最徹底的懺悔。理懺要深入大乘經教,因此我們現在聽《華嚴經》,也幫助我們修無生懺,就是理懺,這是正行。
節錄自:WD11-003-0009五戒相經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