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一次宣講)—認識因果很重要  (第三十三集)  1987/1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1-0033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面,倒數第三行: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相。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包括了四十八願裡面的兩願,就是「無量色樹」跟「樹現佛剎」這兩願。樹木、花草,我們這個世間的人非常喜愛,十方諸佛世界的眾生大概都有相同的嗜好,都喜歡樹木花草。我們在此地應當要記住,阿彌陀佛設計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參考了二百一十億佛剎,取長捨短而建立的極樂世界。二百一十億,前面我們也曾經向諸位報告過,二百一十億並不是個數字,如果是數字,二百一十億是有限的。它是表法的,二百一十億代表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換句話說,一個都不漏,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佛剎,阿彌陀佛都曾經去參學過,都曾經到那裡去考察過,凡是有好的盡量的攝取,凡是叫我們不太稱心如意的統統捨掉,因此極樂世界就非常特殊,超過所有諸佛的剎土,無量的莊嚴。

  樹,在我們台灣高大的樹比較少見,高大的樹木參天,人生活在其中,感受確確實實不一樣,尤其是空氣新鮮。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大家都知道,我們吐出來的二氧化碳被樹木吸收,經過它們就變現出氧氣,所以樹木多的地方空氣就特別新鮮。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太好了,可以說都是非常珍奇的樹木。『無量色樹』,這是經典常說的,寶樹周遍,處處都見到,而且非常的高大,『高或百千由旬』。我們看到這個數字,簡直就不可思議。由旬是印度長度的單位,合我們中國的里。這是按周朝時候來算的,即使佛經到中國來,也是在漢朝到唐朝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長度計算的單位跟現在的度量衡不相同,像周朝的尺,一尺合我們現在大概只有六寸左右。所以我們看到古書上說人身高丈八,身高一丈多,我們看了會嚇一跳。尺小、尺短,他一丈就是我們現在的六尺,這樣丈八還差不多,我們現在的個子,高大概一百八、九十公分差不多,周尺來量的話就是一丈多。所以要曉得這度量衡。在那個時候,就是翻經的那時候,印度一由旬合我們中國四十里,四十里我們再打個折扣,至少有二十里。二十里的高度,現在我們一般飛機都飛不到,飛不到二十里,飛不到那麼高,現在人造衛星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

  樹都這麼高,我們就能夠想像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星球一定非常非常之大,按這個比例。如果西方極樂世界也像我們地球這麼大,那麼高的樹就障礙了星球的運行,一定會起障礙。這個地方能看出來西方極樂世界大,比我們這個星球大得太多了!你想太陽就比我們地球要大一百三十多萬倍,所以我們地球要放到太陽裡面去,那一點點,微不足道。這樣看起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在太空當中的一個星球,這個星球比太陽還要大。可不可能?可能。我們現在天文學家證實,太陽這個星球在太空中不算大,比太陽大的還很多。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常非常龐大不可思議的星球,所以樹在那裡應當要有這麼高,沒有這麼高就不像話,不成比例,應當就這麼高。

  『道場樹』就是菩提樹,這個樹尤其是高大,這就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顯得格外的殊勝莊嚴,高有四百萬里。誰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人都知道,沒有不知道的。就是那個裡面『善根劣者』,「善根劣者」是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的,他都很清楚知道;換句話說,他能夠欣賞,他能夠受用,所以說『亦能了知』。這個樹之德,那就不是我們這個世間樹木能夠相比的。為什麼?這個樹放光明,光無不照;樹有香氣,這個香氣普薰極樂世界;形色微妙,隨每一個眾生善根福德不相同,我們見到這個樹的光色、形相統統都有變化,這非常奇妙。因為那個世界我們曉得,經上講得很多,跟華藏世界一樣,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世界;換句話說,也就是華藏世界裡面最精華的一部分。

  華藏世界非常非常之大,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的一部分,必定是華藏世界最精華的一部分。怎麼曉得?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那些大菩薩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華藏世界裡面最殊勝的一環的話,普賢菩薩不可能勸大家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這個地方非常明顯的我們能看得出來,所有一切法門殊途同歸,不管是顯宗是密宗,或者是宗門教下,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這些法門,乃至十方世界諸佛所教授眾生,無量無邊的法門,這些法門的成就統統在華藏世界。我們看到,不管哪一個法門,他如果修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也叫一真法界。我們知道,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迴;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從此以往那就是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我們通常稱之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四十一個人,是四十一個階級,每一個階級裡面不曉得有多少人。好像一個念書學校有四十一個班級,每個班級的學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到四十一年級,不曉得有多少。普賢菩薩到最後勸導大家統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這個意義很深很深。這在《華嚴經》上。使我們真正明白,無論依哪一個法門修學是可以成佛。成什麼佛?如果我們拿天台家的教義來說,他可以成藏教佛,可以成通教佛,可以成別教佛,圓教的佛不行。如果圓教佛他也能成的話,普賢菩薩這一著就是多餘的,毫無意義,到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沒意義了。因此我們明白,成圓教佛必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去到那總有意義,總得為一樁事情,是為了成圓教佛而去的。這個義理很深很深。讀《華嚴經》不能不覺悟,覺悟之後才知道,《華嚴經》最後的結論、最後的歸宿確在此經,這是《華嚴》最後的歸宿。

  我們再來看看彌陀本願。不僅僅是樹的光色隨人的意思在變化,這個樹還會說法,這妙。西方極樂世界是六塵說法,所以樹也會說法。樹怎麼說法?當微風吹動的時候樹葉相碰,那個樹葉都是七寶的,就發出音聲,這個音聲就講經說法,這個是真實不可思議。我們想聽什麼法門,這個音聲就演說什麼法門。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學什麼樣的經論都方便、都容易。不像在此地,我們找不到好的老師來指導我們,找不到好的同學來互相在一起研究,修學非常困難。西方極樂世界,老師、同參遍地都是,連樹木花草都不例外,都會說法,想聽什麼經,它就給你說什麼經。所以四弘誓願裡面「法門無量誓願學」必須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辦到,如果這一願要我們現在就要學,那就苦了。剛才說過,我們這個地方修學的環境不好,沒有好老師,沒有好同學,沒有好的同參,甚至於沒有好的場所,處處都有障礙。還有自己壽命太短,不要講無量法門,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經論,我們中文所翻譯的這些經典,不算多,我們架上有一部《大藏經》,這是縮印的,咱們一生能學得完嗎?如果說是我們每天在此地講一個半鐘點,任何一本經我看都得要講個四年到五年,你算一算這一部經講完的時候我們應當要活多少歲?就算一本講五年,十本就五十年,這不算多,只有一百本,那至少得活五百歲才能把這套經聽完,誰有這麼長的壽命?這就是很大的障礙。所以必須到西方世界去,到了西方世界我們壽命無量,不要說這一百本,一千本、一萬本也不在乎,壽命長。所以真正講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統統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淨土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像這些樹木也是阿彌陀佛變現的,沒有一樣不稱性。所以眾生要是見到,乃至於聞到樹的花香、嘗到果實,自然悟道,自然開悟。這是講的寶樹。

  底下一段又是一願,『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相』。這個事情在從前很難想像,所以古人修學這個法門有那麼多人往生,我們不能不佩服,因為像這種境界,我們無法想像得到。現代人跟他講比較容易能想到,因為現在我們有電視,坐在家裡不動,你看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在電視螢幕上都能顯現。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統統都是電視螢幕,你想看哪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景象就映現在樹上,你會看得清清楚楚。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想到我們地球上從前居住的地方,我們還有些親戚朋友現在是什麼狀況,你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們一舉一動,乃至於他們說話音聲你也聽得清楚,他們的舉動你也看得清楚。這真是寶樹,我們這邊電視機有的時候還發生故障,他那個樹絕對沒有故障的,畫面比我們這個地方一定清晰得多。十方諸佛剎土統統映現在這樹間,叫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樹現佛剎」。

  這一願裡頭,跟《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第四「寶樹觀」那個經文意思相同。《觀經》說這些寶樹生許多妙花,也結果實,有大光明化成幢幡,這是自然變化出來的;有無量的寶蓋,寶蓋當中現十方諸佛的世界,所以它這個地方講的「悉於寶樹間見」。可見得這個寶樹非常非常的奇妙,我們這個世間沒有。我們這個世間能看到樹開花結果,但是樹放光就很少,光中又映現幢幡寶蓋,這個我們世間就沒有,見不到。幢幡寶蓋裡頭現十方諸佛剎土,這實在非常非常的奇妙,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種種的情況,就像電視螢幕一樣全都顯現出來。可見極樂國土,我們常說含攝一切佛剎,相如相即,不可思議;換句話說,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到了十方世界諸佛剎土,沒有兩樣。我們這個世間人,也有不少學佛的非常尊敬彌勒菩薩,希望將來生彌勒淨土。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兜率天內院,我們在極樂世界想看看他,那個樹上就看到了,清清楚楚。彌勒菩薩現在在幹什麼事情,跟大家講些什麼經,你坐在那裡就聽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像在家裡看電視一樣。所以這個不可思議。甚至於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前面我們讀過,你的神通道力不可思議,你知道你生生世世的事情,不只是這一生。生生世世你是在哪一道,你叫什麼名字,什麼樣的言語、什麼樣的形貌,你的父母、兄弟、眷屬,統統都知道。我們現在只記得這一生,前世都忘光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記憶力統統恢復,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朋友統統知道,他們現在散布在哪些地方你都曉得。在六道裡面任何一道,你想去見他,樹間這個像統統就現出來,你能夠見得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有能力幫助他;換句話說,你有能力去度他。

  這個事就看機緣,緣成熟了,你一定會去幫助他。什麼叫緣成熟?你跟他說這個法門他相信,他能夠接受,他肯念佛、肯發願往生,這就是緣成熟了。所以佛經裡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過去世當中與你毫無瓜葛,你給他說再好的法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因此我們在過去生中,決定不是生生世世就是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還沒有成立之前,我們在哪裡?必定在他方世界。所以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與我們都有關係,不能說沒關係,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統統有關係。所以十方諸佛剎土都有我們過去曾經相識之人,彼此在一起做過父子、兄弟、朋友、親屬之類,這個關係太多太多了,哪個地方緣成熟就到哪裡去。你去辛苦不辛苦?不辛苦。為什麼說去度眾生不辛苦?你坐在那裡沒動,心裡想一念,化一個身就去了,那個地方就有你的身形出現。像《梵網經》上講釋迦牟尼佛一樣,千百億化身,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有這個能力。自己跟阿彌陀佛,跟觀音、勢至從來沒有離開一步,十方諸佛剎土你天天供養諸佛,在那裡聞法,又幫助佛在那裡教化眾生,化身去的。像我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序品裡面說的,無量無邊的地藏菩薩,分身地藏,在忉利天宮合成一個地藏菩薩。他要是度化眾生,他一個身分無量無邊身,分身到各個地方去度化眾生。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種能力,無量的智慧、辯才、神通、道力統統都有。所以這個地方要不去,那的確是愚痴,這個法門不學那太冤枉、太可惜,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這個法門殊勝,這個經上說的句句都是真實。我這次在北京遇到黃念祖居士,他就講他讀這個經,在這個經裡面發現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住真實慧、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部經上講了三個真實,這是其他經上很少見到。所以我們要了解,此經乃是真實不虛,不可思議。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如果這個願要沒有滿、沒有兌現,阿彌陀佛說我不成佛。我們現在知道他老人家成佛到現在已經十劫,可見得他願願都兌現了,西方極樂世界正是如此,不可思議。再看下面第二十一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徹照十方願」。這個境界跟華嚴境界完全相同,屬於最高的境界,就是事事無礙的法界。法藏比丘說(也就是阿彌陀佛),他作佛的時候『所居佛剎』,就是現在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居的剎土。『廣博嚴淨』,「廣」是廣大,「嚴」是莊嚴,「淨」是清淨,這四個字是形容西方極樂世界遠遠的超過了諸佛的淨土。不是跟我們地球相比,是跟十方諸佛的剎土相比,比起一般諸佛剎土那要大得多,莊嚴清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因為這個世界純粹是無量珍寶造成的。講七寶是因為我們這個世間眾生對於這七種稀有的礦物視為珍寶,拿來做一個比喻。西方極樂世界還有許多稀奇的礦物是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的,沒有佛就不說,為什麼?說了我們也不懂,就不講,只講我們這個世間有的,有類似的。其實我們這個地方七寶跟人家七寶不能比,人家的寶太好、太殊勝,我們黃金跟人家的金要是放在一起,我們的金就像黃銅一樣,沒有法子跟人家相比。我們這個地方的七寶有光明是反射的光明,不是自己放光;人家那些寶物它自己放光,它不是反射的光明,本身放光,所以那個世界是光明的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燈明,不需要,沒有一樣物質不放光明,所以是光明世界,那地方沒有黑暗,換句話說也沒有晝夜。我們這地方的晝夜是有光明就是白天,沒有光明就是晚上,他那個地方一切物質都放光明,所以就沒有白天晚上,是光明的世界。這光明多大?光明『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他這個光有這麼大。照這麼大的數字來說,佛又給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只十萬億佛國土,那我們一定在他的光明之中,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佛光?佛的光明確確實實照到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今天地球的確在佛的光明之中,我們見不到不是佛光沒照,是我們自己有障礙。譬如白天陽光普照,你如果找一個很厚的帽子把頭套起來見不到陽光,那不是陽光沒照你,是你本身有了障礙。我們這邊眾生也是如此,自己心理上有障礙,所以見不到佛光。心理什麼障礙?煩惱是障礙,妄想是障礙,執著是障礙,所以我們就見不到佛光。如果你念佛,念到這三種障礙都沒有的時候,這是可以做得到的。說是長時期沒有,很難,短暫一、二分鐘或者幾秒鐘,當中妄念沒有的時候會有,這個情形很多人得到,在這個時候你見到佛光,你就見到一片光明。可是你心裡才起分別執著,這個現象、境界馬上就沒有了,你的障礙起來又把佛光障礙住了,障礙沒有的時候你就能夠見到。可見得這個事情不假。

  『眾生睹者』,這是講十方世界的眾生如果見到這個,一定『生希有心』,這是說光明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前面說過是無障礙的法界,事事無礙,所以大小相容,廣狹自在,一毛一塵都能夠映照十方;十方世界,淨土也好、穢土也好,所有的現象,乃至於善惡因果,沒有一樣不在光中顯現,這功德利益是說不盡的。我們這個世界一般的眾生不明善惡因果,不信善惡因果,所以妄作為非,在六道裡面果報是每況愈下,一生不如一生,一世不如一世,這就是不知道現實的真相。如果要曉得事實真相,我們一定是努力斷惡修善,我們一世會比一世好,一生會比一生好,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印光大師說,佛度一切六道凡夫,第一法門就是教一切眾生真正明瞭因緣果報,這是真正救度一切眾生,他將來不墮三惡道。他不造三惡道的業因,他就不會受三惡道的果報,這一條比什麼都重要。今天世間這麼亂,一般人不相信因果報應,他相信自己的聰明邪見,他相信這些。一切造作絕對不是說沒有果報,我們冷眼來觀察,這個果報快成熟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弘揚佛法,就是要大家真正認識因果報應,真正懺悔,斷惡修善,我們自己有救、社會有救,眾生也有救。

  弘揚佛法,今天用我們講堂這個方式來弘揚不夠;雖不夠,也度了幾個人。《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共業裡面有別業,別業裡頭有共業。將來世界上發生大的災難,這是共業;共業裡面也有倖免、也有不遭難的,那是別業。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遵從佛的教訓來修行,這是我們的別業,但是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共業不可以避免。在這種情況之下努力修善,修自己的別業,希望共中有不共,這才是唯一的一條生路。有人想台灣恐怕不行,到國外去找一個地方去,移民去。沒用,你要是有這個共業你跑不掉,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不管你跑到哪裡你都躲不過。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我在美國認識他的,他回來探親,這兩天要回去了。他家住在南部,我就叫他去看看開心法師,我說「你見到沒有?」「見到了。」「開心法師告訴你什麼?」他說告訴我趕快回來。我說我曉得,決定是勸你們在外國的趕緊回來。外國沒有台灣好,台灣是個福地,台灣知道因果報應的人還算不少,國外太少太少。在現前我們力量所能達到的,就是盡量勸勉我們自己所認識的人,親戚、朋友們,勸他念佛,幫助他了解因果報應的真理。我們自己斷惡修善,也讓我們自己的親戚朋友個個都能夠斷惡修善,這樣逐漸逐漸向外去影響,我們這個社會才會真正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安和樂利,才能夠做得到。

  如果真正要做大的善事,利益一切眾生,那就需要有相當的福報,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做得到。實在講,有這種能力的人也是有,有這個力量的人有,他沒有這個智慧,沒有福德,他搞不成功。如果在現代要出現一個武訓,我想他能夠搞成功,他那個精神是真正值得人尊敬。現在要想挽救這個社會,挽救世道人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大乘佛法,尤其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裡面尤其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這部經裡面對於因果報應說得非常詳細,到後面講五痛五燒講得詳細。真正有力量的人,能夠培養二十個弘法人才,我們這個國家社會就有救。挑選真正有志於救世的這些年輕人,選十幾二十個,你拿出一筆錢來供養他,叫他不要做事情,給他薪水。他大學畢業,一個月給他兩萬、三萬,幹什麼?天天研究佛經,研究儒家的四書五經,研究大乘佛法。我給你薪水、給你待遇,你一樣養家糊口,你就做這個工作,你終身不要搞別的事業。學成了之後,電視台上每一天買半個小時的節目就夠了,叫這些人每天輪流去講,每天講半個小時,講四書五經、講大乘佛法、講《無量壽經》。如果這樣講三年,我們的社會人心就變了;不能完全變,我敢說十分之一變了,十分之一變了就不得了,這個國家就太平了。十個人當中有一個正知正見的還得了!道場要這樣建立。蓋個大寺廟沒用處,那有什麼用處!蓋好了之後大家來爭,爭名奪利。今天弘法的道場,最殊勝的是電視台、廣播電台。廣播電台用錢很有限,非常方便,坐在汽車裡頭,收音機一打開就能聽到。如果真的有十幾二十個講經說法的,可以多買幾個電視節目、廣播電台的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頻道一打開就能聽到佛法,就能聽到念佛的音聲。這是救度一切眾生。

  有這個力量的人在我們台灣多,我相信很多人有這個力量,他沒想到,沒想到真正去做救社會、救國家、救眾生的大事情。開一個醫院、搞一個慈善事業,說老實話,那無濟於事,大多數人身體都很健康,少數人身體上有毛病。我們今天幹這個事情,是要救絕大多數人心病,現在人,一百個裡九十九個有心病,身病不多。救心病要緊!我們今天沒這個力量,有這個力量決定向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做。我們今天能做得到的一點點,只有印一點經書分送給海內外,只有用很少的錄音帶,真正是影響一些特別有緣分的人,不能夠普度眾生,這是力量達不到,這是眾生沒福。我再告訴我自己功德圓滿,自己怎麼功德圓滿?我有這個心。我不是沒有心,心有餘,力不足,所以我個人功德圓滿。

  再看下面一願,二十二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寶香普熏願」,李老師註子說,「以上二願係香光普攝十方眾生」。前面是講光明,這個地方是講寶香。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寶香也是遍滿這個世界,從地際(地面)起一直到虛空,充滿了香氣。這些香都是阿彌陀佛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所以他那裡的虛空,宮殿、樓觀、池流(就是講七寶池,八功德水)、華樹,乃至於『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這是性德寶香。『其香普熏十方世界』,這就顯示彌陀本願所現是法界萬德之香。前面講到光,「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此地講的寶香,「普熏十方世界」,這裡文省略了一點,意思跟前面一樣的。這個香像他的光明一樣,也是普熏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文字上省掉些。

  這個現象,說老實話比見光明容易。我們曉得許許多多同修在念佛的時候聞到異香,不是檀香,不是我們這個世間的花香。確實有這個香氣,甚至於香氣相當長久,你從來沒有聞過的,你聞到這個香氣身心舒暢,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同修一定有這個經驗。我自己學佛,見光好像還沒有,沒有這個經驗,聞到這個香氣經驗很多,大概至少超過三十次以上。而且在什麼時候?初學佛的時候。初學佛的幾年,沒有出家的時候常常有,沒有出家,在家。我在軍中服務,我們營房裡頭決定沒有燒香的,營房距離外面老百姓人家至少有一二里路,人家燒香,不可能那個香氣會到我們辦公室,到我們宿舍,不可能的事情,我能聞到。在什麼時候?多半是在讀經的時候,心地很清淨,在讀經在看經的時候有這個現象。這種現象實在講,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信心,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別人給我們說的我們未必能相信,這是我們親自接觸到的境界,一點不假,增長自己的信心。

  那這個香是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香?這不一定,但是決定是好相,聞到香決定是好相。那時候我們對佛法涉獵不多,有時候向老和尚、老法師們請教,這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老法師根據這些古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他說當我們在看經、拜佛、誦經這個時候,有天人、護法神從這裡經過,看到你生歡喜心,他在那裡暫駐一會兒,暫時停一下。天人身上有香氣,這是最低的限度是天人。如果特別的異香,絕非尋常的,可能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心地清淨,先聞到香,後見到光明;如果境界更殊勝,光明當中就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像慧遠大師他老人家在世,他就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所見到的境界,他說跟《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完全相同,這就證明他見到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如果你見到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就不是真的,那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如果是佛境界,與經典所講絕對相同。那麼也有人在光中見到佛像,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觀音、勢至,這個都是好相。

  底下一句是講「聞香得利益」,『眾生聞者,皆修佛行』。這是極顯事事無礙的法界。眾生聞到這個香,必定增長信願行三資糧,信增上、願增上、行增上,這是功德利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再看底下這段: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裡頭包括了四十八願裡面的四十四、四十五,包括這兩願。我們先看前半段,彌陀成佛的時候,十方佛剎裡面的菩薩眾,李老師旁邊的小註上說「菩薩亦是眾生」,菩薩也是眾生,「九法界有情眾生」,這就包括了菩薩。十方世界菩薩聞阿彌陀佛之名,這個因緣就很稀有。我們在經後面會讀到,十方菩薩有很多想聽阿彌陀佛的名,想讀阿彌陀佛的經而讀不到,沒有這個因緣遇不到。可見這個法的確是稀有而難得,絕對不是人人都能夠遇得到的,遇到的人有福。

  我們今天唯一有能力幫助別人的,就是將這個法門推薦、介紹給別人。這就講到印經,尤其是流通這部《無量壽經》。前幾天也有個同修來給我說,他的意思是很好,他給我講,大眾發心印經的很多,發心放生的也很多,護持道場就沒有人了,來給我提出這個問題。他說得很好,如果道場都沒有了,我們的經也印不成,生也放不成,甚至於我們聽經的機會都沒有了。這個話說得也有道理。他就極力要我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宣揚宣布,提醒大家護持道場的重要。我就告訴他這個事情不能。我說為什麼不能?有流弊,我們不能帶頭。場要有道,沒有道的場你要護持他,幫助他造罪業,他墮無間地獄,你要墮八寒八熱地獄,所以有流弊。正法道場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所以決定不能鼓勵。尤其是在過去李老師的道場,決定禁止募捐化緣。為什麼?你搞這些,人家就害怕了,不敢來聽經,把人家聽經的路都斷掉,這個傷害就太大了。所以真正護持道場,自然有些老同修,對佛法真正有認識的人,這些人不必說,他們會把責任肩負起來。由此可知,我們怎樣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是很大的功德,這是幫助諸佛結緣眾生。

  連菩薩想聽這個經都聽不到,這個地方講十方佛剎這些菩薩有緣分,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聽到諸佛說淨土經典,說阿彌陀佛的名號,他們都能夠得到清涼解脫,清涼離一切染濁。為什麼?曉得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好,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就清淨。解脫是離繫縛,就是離一切煩惱,我們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離一切牽掛。我心裡沒有牽掛就自在、就解脫了;心裡頭有牽掛,這個人不自在。所以解脫就是心裡頭沒有牽掛,清淨是心裡沒有染濁。

  『普等三昧』是普遍平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念佛三昧也叫做普等三昧,普遍平等、生佛平等、十法界一律平等。這個法是平等得度之法、平等成佛之法,是菩薩與眾生平等,甚至於菩薩跟地獄眾生平等。前面經上不是說,那個作五逆十惡的人是阿鼻地獄的眾生,臨終一念、十念也能夠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菩薩也平等。這是普等三昧,三昧中王,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諸深總持』,「總持」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裡講善決定不失去,惡決定不會生起,這才是真正總持法門。『住三摩地』是安住定中,得成正覺,這個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菩薩有機會聽到這個經、聽到這個法門,他決定是一切放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一生成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個地方就是四十四願「普等三昧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