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集節要(慎無以國驕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一一集)  2025/7/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311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集節要三: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這一條講『周公戒』,這個「戒」就是勸誡、告誡,就是教導他的兒子『伯禽』。周公教自己的兒子「伯禽」相當嚴格,因為他們是貴族,假如不嚴格教導,孩子容易驕縱、放逸。在《德育故事》當中有提到,伯禽去見父親三次,都被父親處罰,他自己不知道原因。後來去請教賢人商子,讓他去看南山的喬木,北山的梓木,他才了解到,喬木很高表父道,梓木比較矮表子道,所以為人子對待父親有為人子之禮,要懂得禮敬父親,要懂得卑下。後來體悟到再見父親,趕緊給父親行跪拜禮,父親很欣慰說他得到賢者的教導。從這個故事,我們也看到周公愛子,那不是寵愛,確實懂得恩威並施,悲智雙運,用智慧來教導他的孩子,而且很懂得慎於始,從小教。以至於在這個因緣當中,他的孩子將去魯國就任國君,還沒有當國君,當國君應該有什麼態度就先告訴他,所以智慧都表現在能抓住這些機會點。

  周公說到,我是文王的兒子,是武王的弟弟,而且是當今周成王的叔叔。這個地位在整個天下當中僅次於周成王,而且成王也要非常禮敬他的叔叔。周公說到,我跟天下人比應該不是很低賤的,『不賤矣』,周公很謙虛,謙虛說到是不低賤,其實他是非常崇高的地位。然而他在這麼高的地位當中,卻是非常的謙卑,決定不會因地位而產生驕傲、奢侈。就像《孝經》當中說的,「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不驕傲、不奢侈才能長保富貴,而保有富貴更重要的是「和其民人」,就是要照顧好老百姓。周朝分封諸侯,而封給諸侯最重要,是讓這些諸侯代替周天子去真正愛護人民、照顧人民,他是受天子之命,他要忠於天子的信任,要好好愛民,而不是去作威作福。

  周公輔佐成王,要為國家做很多重大的決策,需要很多賢德之人來出謀劃策,集思廣益。所以只要有賢德之人拜見,周公馬上恭敬謙虛的去迎接,去聽取他們的意見。而往往接見的賢士太多,有時候賢士來剛好在洗頭髮,賢士已經來了他不敢怠慢,他對人恭敬,趕緊把頭髮抓起來整理一下,還沒有洗完就去見這些賢士,往往洗一次頭要中斷好幾次。『一飯三吐哺』,吃一次飯,可能賢士來,他又把飯吐出來,要趕緊先去見,所以吃一頓飯吐好幾次飯,從這裡看出他尊賢恭敬的態度。『起以待士』,「起」就是趕緊去接見這些賢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心裡很擔憂怠慢了賢士,讓國家失去了用這些賢人的機會,這都是大公無私為國舉才的存心。周公以自己的身教來期勉他的兒子,所以告訴他兒子,你到了魯國,『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慎」就是要戒慎恐懼,千萬不要以國君的身分怠慢了讀書人,看不起讀書人,這就是嚴重的錯誤。所以愈是上位者,愈要謙卑。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