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一次宣講)—持名念佛超勝所有法門 (第四十八集) 198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1-0048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面,倒數第三行:
【泉池功德第十七】
這一章還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
請看經文: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這是講七寶池裡面的八功德水。『皆各一等』,李老師小註上說是「指上一句而言」。下面所說的是長度,『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這個七寶池大小不一樣。前面曾經跟諸位提示過,因為我們《彌陀經》也講到這段,寶池德水是平等的。阿彌陀佛的寶池德水與我們往生的這些大眾們,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他家裡的寶池德水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只是池塘大小不一樣。如果我們在原譯本裡面仔細去看,這個大小是隨心所欲的,不一定說是阿彌陀佛的池就大,我們到那裡池子就小。實在他那個地方的環境一切隨心所欲,你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有人喜歡大池,也有人喜歡小池;有人喜歡居住很大的房子,有人喜歡住小房子,各人喜愛不一樣。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隨心所欲,這才是真正的平等、真實的平等,這是我們從經上所看到的。
當然這裡面與自己的修行功德有很大的關係,實在說,積功累德無過於一心念佛。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菩薩在無量劫當中積功累德才有那樣殊勝的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為什麼一個博地凡夫念幾年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還超過那些菩薩?好像在理上講不通,其實不是理上講不通,而是我們對於這些理沒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了,你就曉得決定有理論依據,依據什麼?大家不知道念阿彌陀佛的人,把阿彌陀佛累劫修行的功德變成我自己的功德。這個道理誰曉得?菩薩靠自己修,修三大阿僧祇劫,功德還是有限。我們念念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我的功德,所以在短短時間當中就超過諸菩薩的功德。你要真明白這個道理,才肯真正發心一心去念佛。這些話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胡造謠言隨便說說的,這在經典上有依據,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能夠遇到這個法門,實實在在是無量劫修學的善根福德因緣一時成就,這種殊勝實在是無與倫比,沒有法子能夠比較的,這個功德因緣太殊勝了!
再看底下這一小段: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
這是一小段。這一小段是非常美的文學,你看這個描寫的確就像一幅圖畫一樣,描繪出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致宜人。這是講七寶池的岸邊有許許多多的寶樹,這個地方講的『栴檀香樹』也是舉例而說。「栴檀」就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檀香。其實我們現在檀香都是假的,沒有真正的栴檀香。真正栴檀香古時候有,非常稀少,也非常的名貴。這個香燃一片,一點點小小的一片,燃一片,這個香氣可以能夠聞四十里。大概如果我們這裡燃一片,這整個台北市的人都能聞得到。這個香就名貴了!所以我們現在雖然叫檀香,不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寶香,絕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栴檀能夠相比的。何況我們這是木本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木本的樹,統統是寶樹,所以這個香味也許我們這邊檀香有一點相似,可是決定不能跟它相比。『吉祥果樹』,這都是寶樹。寶樹的果實,你看到、聞到它的香氣,或者嘗到它的味道,前面說,都能得到六根清淨;換句話說,就是禪宗裡面希求的明心見性。
今天中午南部有幾位同修到此地來,他們要我給他們說一點佛法。我就問他們,我說你們學佛心裡面想求些是什麼?如果你要沒有願求,那這個佛法就無從說起。你求什麼?他告訴我,他要求明心見性。我說好,這個很難得。我就老實告訴他,我說我不欺騙你,老老實實告訴你,這個願望很好,這一生決定做不到,你求不到。為什麼說決定求不到?諸位想一想,見思煩惱你這一生能不能斷掉?見思煩惱要真正斷掉了,才證一個阿羅漢果,還沒有明心見性。往上去,還要把塵沙煩惱斷掉,再斷一品無明,這才能見性。你能做得到嗎?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所以這不是假的,不是欺騙人的。見思煩惱要真斷了,不要說是斷盡了,大概你能斷到一半,你就能夠證三果阿那含。三果聖人那個神通就廣大,就能夠飛行變化。你能不能做得到?那四果羅漢就更不必說了,到這個地位他有能力分身,同時能夠在幾百個場所出現。有這麼大的能力,他見性沒有?沒有見性。才曉得見性之難,不容易!
可是我又告訴他,真正想見性,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很容易。普通如果你要是些修禪、走其他的路子,這經上講,要想真正到明心見性,要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夠做得到。你看阿羅漢,阿羅漢證得須陀洹果之後(就是初果以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證阿羅漢。人間壽命不長,天上壽命長!七個往返那是多少年月,哪有一生能做得到的!可是念佛人往往在三、五年他就做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就是見性。為什麼?它那邊不是六塵,它那邊的境界是法性土。你眼見色是見色性,耳聞聲是聞聲性,它不是六塵,是六性。所以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明心見性。所以這經上講的圓證三不退,這才能講得通!沒有見性的人決定沒有證三不退,他是會退轉的。像須陀洹以上,三不退當中只證得一個位不退;到真正的菩薩,這大菩薩才證到一個行不退,絕對不會再退轉到二乘;圓初住、別教初地才證得一個念不退,這三不退都證到了。雖然三種不退都證得,它不圓,就是沒有圓滿。
圓滿的證三不退是誰?我們把標準降下來一點講,最低限度八地菩薩,我們這部經上講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薩。四十八願裡面說過,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統統都是作阿鞞跋致菩薩,這個不可思議,真正是難信之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福報、這麼大的善根?實在講就是把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變成自己的善根福德。怎麼個變法?就是一心執持名號。這個叫做二力法門,我們自己一心念佛,這是自力;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這些功德轉變成自己的,這就是佛力加持的。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所以在那個地方見色聞聲都增長善根,因為它是法性土,所以那個地方人沒有生老病死,物沒有成住壞空。法性土!所以生到那個地方統統是蓮花化生,化生出來那個樣子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他相貌平等的,個子大小也不會說先是小孩慢慢長大,沒這個道理。如果有慢慢長大,那就有衰老,就會有死,它那裡沒有,一到那個地方化成那樣,永遠就是那個樣子,不生不滅!
所以這裡講『華果恆芳』,「恆」是永恆,不會像我們這邊的樹木,先開花再結果,沒有,它那個樹上有花也有果,花永遠在那裡開著,果永遠在那裡結著。它不是像我們這裡樹木,還有春夏秋冬四時凋零,沒有,它沒有春夏秋冬。『光明照耀』,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因為它是寶樹,極樂世界樣樣東西都放光,所以那個是光明世界,它不需要借日月之光。人身上也放光,樹木、花草、宮殿,乃至於流水、蓮花,沒有一樣不放光的,所以它是大光明的世界。『修條密葉』,「修」是長,樹枝很長,「葉」非常的茂盛。『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這句話我們要注意到,就是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的這些寶香,都沒有辦法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隨風散馥,沿水流芬』,這是講樹、花、果之香,隨著風普遍散發在極樂世界。
下面一段說:
【又復池飾七寶。地布金沙。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這個地方給我們舉出了四色蓮花,李老師有個小註註在這邊,注意看就曉得了。『優缽羅』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青色,就是青色的蓮花。這跟《彌陀經》上講的一樣,《彌陀經》上給我們講青色青光、紅色紅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就是這個意思。此地這個七寶池本質就是寶成的,還用七寶做裝飾,池的底下是『金沙』,「金沙」布地。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水池底下是泥沙,它們是金沙。所以黃金在西方極樂世界不值錢,沒有人要。所以到那個世界,你對於我們這個世間財寶這種貪愛之心就沒有了。這些珍寶在我們這個世界稀有,你得了感覺得很稀奇、很寶貴,到西方極樂世界送你你也不要。如果今天有人在水池塘裡挖一把泥送給你,你要嗎?你不會要。所以這個貪心,貪圖財寶利養之心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了。
我們曉得斷煩惱不容易,見思煩惱非常難斷。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許許多多的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了到那個地方這些煩惱容易斷,貪瞋痴慢都容易斷。在他方世界貪瞋痴慢這根本煩惱非常非常難斷。其實七寶池中蓮花的顏色太多太多了,美不勝收,不止是四種顏色。這四種是我們世間有的,所以佛特別說出來,其餘雜色的蓮花,我們這個世間沒有。在《彌陀經疏鈔》裡面,蓮池大師有列出表法的義趣來給我們解釋,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有很深的用意的。它底下有一個『雜色光茂』,「光」是光明,「茂」是茂盛。「雜色」不僅僅是前面四色相雜,無量色相雜,這兩個字是有雙關語。『彌覆水上』,這是寶池池面上的莊嚴。
下面一段說它的德用:
【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
這是水它能夠隨人的意思,這的確很難得。我們這個世間的水不能隨人的意思,它這個水淺深,這是講淺深隨意。你要在七寶池裡面去沐浴、去洗澡,想那個水淺一點,只到腳面,那水就到腳面;想再深一點到膝蓋,水就到膝蓋。你想多深,那個水就多深,水能如意,不必操作,念頭想什麼,這水就那麼樣的深度,能夠隨意。『或欲灌身』,「灌身」就是我們現在的淋浴,你想這水從上面淋下來淋浴,那水自然就從上面流下來。
下面這一句:
【或欲冷者。溫者。】
這是水的溫度,也隨意。你想這水熱一點,它就熱一點;想涼一點,它就涼一點,隨心所欲。尤其是妙的,譬如兩個人共同在七寶池裡面沐浴的時候,我想這個水淺一點,他想深一點,每個人感覺就不一樣,我感覺得這水就淺,他感覺得這水就深,這個妙,實在是妙!同一個池子,我覺得這個水很涼,他覺得這個水很溫暖,沒有一樣不是隨自己的意思。所以這個世界才叫極樂世界,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隨自己的意思。這是講水的溫度。
下面說:
【急流者。緩流者。】
這就是水流動,流的快慢速度也隨心所欲。這個確實十方世界裡頭沒有!
底下就總結了。
【其水一一隨眾生意。】
這句是總結,水能如意,能如自己的意願。
【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因為水的本質是寶,也是眾寶所成的。不是像我們這世間的水,我們這世間的水大家都曉得是氫氧化合物,他們那個世界的水是七寶化合的。『開神』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開悟,「開」是開啟,「神」是神識,也就是智慧。洗個澡都能開智慧。你看看我們這個地方求消業障開智慧,怎麼求業障也消不了,智慧也不能開,在那個地方七寶池裡面多洗幾次澡,業障就洗掉了,智慧都開了。『悅體』,「悅」是喜悅、歡喜。悅體是對色身講的,開神是對心意講的。你看身心都受利益。『淨若無形』,這是講水質清淨,幾乎看不到它的形相,但是它確實是有。
下面一節說: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這是講池底,池底是金沙。金有光明,所以這個池水再深,從上面看下去清清楚楚的,清淨無比,這個水沒有染污。
【微瀾徐迴。轉相灌注。】
這是水面之美。雖然是水非常的平靜,它也有一些小的波瀾,水面才顯得它的美。如果說大風大浪,那又不好,平靜無波我們也看了淡而無味。它有『微瀾』,「瀾」是波瀾,很微細的波瀾慢慢的迴轉,『轉相灌注』。
【波揚無量微妙音聲。】
這個微波動,它就有音聲,動就發音聲。所以七寶池裡面微風吹著水面,起波浪的時候它有聲音。這個音聲之美妙,天樂也不能跟它相比,何況這個音聲它還能說法。
【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說。這幾句不僅僅包括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音,實際上它總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生說法的妙音,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在那個地方,你想聽什麼聲音你都可以聽到,不想聽,不想聽就沒有。你想聽佛法,你就聽佛說法的音聲;你想聽歌讚,那就有諸佛菩薩讚歎的音聲。這是西方世界六塵說法。
所以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引用古來的這些大德,以至於經典裡面所說的,真實覺悟的人沒有一個不希望趕快往生西方世界。為什麼?唯一的就是求「法門無量誓願學」。如果不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無量法門的修學難!那真是多生累劫未必能學得成功。為什麼說學不成功?因為你有隔陰之迷。譬如說我們在座的同修,你們過去無量劫中不知道親近多少佛菩薩,也在那裡參禪,也在那裡持咒,也在那裡學教,也在那裡念佛,你這一生怎麼樣?這不就明白了嗎?這一投胎、一轉世,前生的忘得乾乾淨淨。換句話說,你每投一次胎都得從頭來起,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所以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你保不住。這是我們前面念過,菩薩有隔陰之迷,菩薩會退轉。諸位過去世都是菩薩,現在都退轉成這個樣子,你再不努力,來生一退轉,比這一生更慘。所以真的要覺悟了。所以那些明心見性的大菩薩,都求著趕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想完成這樁事情,唯有西方世界永遠不退轉。即使到他方世界去教化眾生也沒有隔陰之迷,這個是西方極樂世界獨特的殊勝,他方世界所沒有的。我們在前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最後的兩章我們看到的,最後它那兩章是為十方一切菩薩們而發的,所以菩薩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加持他,使他脫離退轉有隔陰之迷。我們從這些地方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西方世界的殊勝。
音聲裡面第一句講三寶聲,三寶是覺正淨,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這是一切剎土所有眾生修學佛道三個基本的目標。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就是修覺正淨,修這三個東西。這三樁實在是一體的,是一而三,三而一。修學覺正淨,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波羅蜜』,這就是講的六度,《華嚴經》上講的十度,這是方法,必須依照這個方法才能夠真正得到覺正淨,才能夠真正得到。
『止息寂靜』,這是修定。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是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方法。不僅是禪要修定,禪定,佛法裡面不管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無量無邊的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給諸位說,統統是修定,只是修定的方法、門路不一樣,成就禪定是完全相同。譬如念佛,念佛要求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我們今天看到許多學佛的人一生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因為沒有修定,所以你不能成就,你在佛門裡頭一生的修學,換句話說,只是種一點善根而已,沒入佛門。入佛門要有定,這才能入得了佛門。
古德修學在過程當中,一開始修學的是五年學戒。實在講,五年學戒就是定的前方便,修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的基礎,這五年把根基墊下去。現在人把這個最重要的過程捨棄掉了,所以這個修學永遠不能成就。尤其在末法時期,像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講的話一點都沒錯,末法時期是整個世界顛倒。譬如說在從前,出家人的成就超過在家人,出家人的比例也超過在家人。但是在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尤其我們看到近百年來,在家人的成就超過出家人,在人數上來說,在家人的成就也超過了出家人,尤其是女眾的成就超過男眾。這顛倒!特別是在家的女眾,這是我們眼前看到的現象,真的是如此。
所以在家好修,出家難修。在家人摒棄外緣,心得清淨容易。出家人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我是在出家人當中,比一般出家人外緣可以說少得太多太多。但是想看看書、想念念佛,一會兒有電話來,一會兒有一個人要來看我,請我給他講一講,一天到晚川流不息,盡打閒岔!這就叫什麼?功夫間斷夾雜。沒法子,人來了,你總不能說不理,不理就說這個法師架子大;這一理會,又間斷又夾雜。所以沒有在家人方便!所以現在說老實話,出家人學得好的修一點福報,在家人修得好的都成佛了。這帳怎麼算法!這些事實我們都要了解。你們大家成佛,我雖然不成佛,我也歡喜,我幫助這麼多人成佛了,也是好事情。尤其是這一、二年來,我們才真正敢說,我們這個路找到了,絕對正確的成佛之道,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難得!照著這條路走決定成就。所以大家要記住,這個修定比什麼都重要,定就是清淨心。
特別是念佛法門,所以念佛法門我勸諸位念經,念經就是修定。所以你在家裡念經,最好把家裡電話都拔掉,門鈴也拔掉,人家按鈴也不響,電話拔掉打不進來,我好好的從頭到尾把這部經念一遍。念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這就修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的定,這就修定。所以這個比盤腿打坐那個修定要好得太多了,因為那種修定,修得不好會出毛病、會著魔。讀經修定不會,何況你讀《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加持你,何況阿彌陀佛還派二十五位菩薩日夜的擁護你。在這個世間做個總統,也不過幾個衛士保護他,你念佛,菩薩保護你,他總統怎麼能跟你比!你有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你。這個要知道,決定不能錯過。所以讀經,讀的時候不要求解意。你讀經的時候,這一段什麼意思、這一句什麼意思,那就錯了,你戒定慧統統沒有了。所以讀經就老老實實念下去,不要想經文的意思,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所以念經什麼?念經是修戒定慧。大家要懂這個道理,這個是修戒定慧。
底下這幾句都是如來與大菩薩果地上的境界。『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這是菩薩受值作佛,是說這個境界。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這五句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到。為什麼?正是我們現代要學的。聞聲這是講耳根對聲塵,六根對六塵,這舉一個例子來說,眼對色、鼻對香,乃至於意對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要清淨,這個你就得一心不亂了。所以一心不亂在哪裡修?在六根對六塵境界裡面去修學。這是修定,定功夫真正修到了家,高階層的修定是要在五欲六塵裡面修。現在我們把一切外緣摒棄了,初學,這是打根柢;五年,時間是五年,要把外面環境離開,使我們的心得清淨。五年之後再開放,我接觸一切大眾,心還清淨,那才叫真清淨。如果一接觸外面,心又亂了,你這個定沒到家,你那個定不是真定,是相似的定,沒到家。真正到家,六根接觸六塵,心還是清淨的。怎樣才知道清淨?無諸分別就清淨了,沒有分別。沒有分別,給諸位說,那叫做了別,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這個心裡頭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所以心是正直的、是平等的。所以這五句是我們修行做功夫的一個標準,常常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自己的功夫有沒有增長、有沒有進步,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來檢點。所以非常重要。
末後這句『成熟善根』,「善根」要熟了,那就不怕。熟了之後還要不要修?要修,還要修。但是他那種修法跟我們初學的人修法就不一樣。你譬如初學禪定的人要在禪堂,禪堂一定要到很清淨的所在,沒有音聲、沒有吵雜,在那個地方學打坐、去修定。善根成熟的人,他那個修定就不在禪堂打坐。他到哪些地方去?到最熱鬧的地方去欣賞去,去看電影、去跳舞,去玩去,在那裡修定。他在那個環境裡頭如如不動、清涼自在。那是大菩薩,那是高級的禪定,我們決定不能學的。可見得同樣是修禪定,等級不一樣,那個禪定叫真正成就了。所以佛對於初學人的戒律,你看沙彌的十戒、你們在家同修受的八關齋戒,裡面就有一條,不可以歌舞觀聽。這不可以!可是釋迦牟尼佛對那些菩薩們講大乘經典的時候,天上的天女載歌載舞,佛一面講經,她們在旁邊唱歌跳舞,那不就是跟八關齋戒講的完全不一樣?那是高級的佛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小乘以下的一接觸那個場面,道行馬上就退掉了,那個不行的。所以那是大菩薩的境界。這些我們都要知道。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剛才給諸位說過,這是舉一個例子,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如此。換句話說,你想見你就見到,不想見就沒有;想聽你都聽到,不想聽的時候,這音聲就沒有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的經典,想聽哪一部都聽到,十方諸佛剎土、六道十界的眾生,你想見什麼人你都見到,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你才曉得這個世界的好處。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想見見自己的親人見不到。眼前在世的,你們諸位想想,你們跟你們自己最親愛的父母、妻子、兒女見面,你們想想,一天當中是相聚的時間多還是分離的時間多?這個上班、那個上學去,統統不一樣。只有什麼時候?吃飯的時候或者見個面,晚上睡覺的時候見一面。見一面睡著了又不見了,睡著就不見,你想想看,對不對?睡著了就不見了,必須睜開眼睛才能見,眼睛一閉見不到了。想想這見的時間太少了!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當中,算算你真正能夠見面的時候恐怕只有一、二個小時,至少有二十個小時沒見面。所以天天講相聚那是假話,不是真話,那都是迷惑顛倒。何況還有生離死別,死了之後又不知道跑哪一道去,怎麼樣想念再也遇不到。
可是你要想常常能見到,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就有這個能力,不管他在哪個世界,不管他在哪一道,你想見統統都見到,你想聽統統都聽到。前面經文上說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剎土裡面的眾生,他都有能力看到,他們說話的音聲都聽得到。甚至於這所有一切眾生心裡頭起心動念統統都知道,不必作意。像其他的這些大菩薩、阿羅漢他有他心通,但是他要入定,心要靜下來,一念不生的時候,你心裡面想什麼他知道。如果他要不定下來的話,你心裡想什麼他還是不知道,所以他要作意。西方極樂世界人不必要,用不著,自自然然就見到、聽到,就曉得,它是自然的,無需要加一點功夫。所以我們要想得到這個能力,可以說這是如來果地上圓滿的智慧德能。像其他宗教讚美上帝全知全能,西方極樂世界人個個都是全知全能,你要到那裡去了,你也是全知全能。這些事實如果你明白、你體會到了,你才會知道十方一切諸佛為什麼苦口婆心勸我們求生極樂,為了就是末後這一句『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就講的圓證三不退,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圓成佛道。
下面這節給我們說明蓮花化生: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
這部經上處處我們都能看到『十方世界諸往生者』這一句的字眼。這一句不能夠輕易把它看過,為什麼?它裡面含的意思太深、太廣了。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世尊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常常跟我們說的。一尊佛教化一個區域、一個大千世界,換句話說,一個大千世界裡面只有一尊佛。世界無量無邊,所以諸佛也是無量無邊,唯獨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範圍特別,「十方世界」,這個特別就在此地。換句話說,阿彌陀佛的教區不是一個大千世界,是十方所有的一切世界,一個世界也沒有漏掉。不管是哪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佛一定講《無量壽經》,一定講《彌陀經》,勸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這是西方世界超越十方,無與倫比。
念佛法門當然也就超過所有一切法門,是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的。真正把佛法研究通達了,這才能相信!所以蓮池大師他老人家一舉例子就是說馬鳴、龍樹、永明、智者,都是舉這些大德,他們真的通了,所以都是發心求生淨土。永明代表著禪,天台代表著教,宗門教下都以淨土為歸宿。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蓮花化生,這個身清淨,所以他不是胎生,化生;不但是化生,而且是蓮花化生。
【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西方極樂世界人之身體之好,我們沒法子想像。想像都沒有法,怎麼能說得出來?不得已只用一個不可思議。這是真的。所以經上給我們講『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八個字既是形容又是讚歎。所以他那個身沒有生老病死,這才真正是極樂。壽命無量,這個無量,在我們從前都是以為是有量的無量,現在我們才真正明瞭,是無量的無量,真實的無量。前面我們讀過,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這是假設的話),統統都證辟支佛果,他們的神通能力都像大目犍連,共同來計算,算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壽命都算不出來。這個共同計算,不是算一天、兩天,累劫都算不出來。由此可知,他這個壽命是真實的無量。
【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
這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聽不到三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名字,這名字都聽不到;名字都聽不到,哪裡還會有這個事情,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我們在這部經裡面發現到,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三惡道,三善道也沒有,純一菩薩法界。那個地方在十法界裡頭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所以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了菩薩。經上雖然有講天人、有講羅漢,那是比照他方世界而說的,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天人、有羅漢,沒有。同時我們更在這個經上發現了一樁非常稀奇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不僅是菩薩法界,而是菩薩眾當中最殊勝的普賢菩薩法界,《華嚴經》上說,菩薩要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這《華嚴》上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的法界,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曉得極樂世界勝過華藏,《無量壽經》勝過《華嚴》。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讚歎說,講本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祕髓。因為《華嚴》跟《法華》可以說是整個佛教界裡面公認的,經中之王,這兩部大經圓教一乘,沒有想到這部經是《華嚴》、《法華》的精髓。經典勝過《華嚴》、《法華》,那法門就更不必說,持名念佛的法門超勝所有的法門,所以它的成就不可思議,真是即生成佛的第一法門。
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西方極樂世界本身它是一真法界,剛才講了,是普賢菩薩法界。他曉不曉得有三惡道?曉得。為什麼?他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六道十法界在哪裡?在他方諸佛國土。本國沒有,本地沒有,本地是極樂世界。這個極樂換句話說,不僅是對娑婆說的,是對十方一切諸佛國土所說的,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它這個極樂,我們以前也是初學的時候不懂,以為這對我們娑婆世界來講,娑婆是極苦,它那是極樂,以為是針對我們來講的,現在才發現不然,原來它是對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而說的,那這個極樂就太真實了。『尚無假設,何況實苦』,連假設都沒有,哪有真實的?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因為這一段統統是講耳根,也與《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上相應。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耳根的地方講得特別多。『但有自然快樂之音』,當然那邊也有「但有自然快樂」的事相,六塵都是自然快樂。我們還用六塵來說,大家好懂。它那裡不是塵,它那裡沒有塵,沒有塵勞煩惱,沒有這些東西。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一句總結,為什麼那個地方叫做極樂世界?明白前面所說的一切,你才曉得這個世界的真實美好,不僅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十方諸佛世界都沒有。所以這個極樂是盡虛空遍法界裡面比較比較,它是第一真實快樂,一切受用現成,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底下這個介紹愈來愈殊勝,你看下面一章「超世希有」、「受用具足」。這個讀了怎麼能不去?我們在這是苦不堪言。這麼好的地方,這不去是太傻、太愚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