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23/3/8  馬來西亞馬六甲  檔名:55-246-0008

  我們四十八願的學習上一次講了兩願,當然我們在學習四十八願,首先也是學習阿彌陀佛的心量,慕賢當慕其心,我們透過四十八願的學習,以四十八願為自己的願。師長老人家常常提到,學佛首先要擴寬心量,效法阿彌陀佛的心量。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一切眾生發的,希望一切眾生皆成佛。而且這四十八願是為我自己發的,阿彌陀佛為我發的,沒有他老人家發這個願,我靠自己的能力斷不了見思煩惱,我只能長劫輪迴了。阿彌陀佛發這個願是為了救我,不然我出不去。我們能體會到這點,不願意辜負阿彌陀佛為我發的四十八願。我們自己生命當中都有遇過全心全意愛護我們的人,像我們的父母,遇到疼愛我們的老師,甚至於是親戚朋友,我們感受到他們的愛,我們就想不能讓他們失望,不能辜負他們。這些恩德我們都不願辜負,更何況是阿彌陀佛大慈父對我們同體大悲的愛,更不能辜負。

  《無量壽經》當中釋迦牟尼佛說道:「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諸佛同體大悲,他們這個愛生生世世隨逐於我,就為了讓我早點能夠離苦得樂。這部經末後又提到了,「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你看這個緣不容易,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又加持我們,我們才能遇到,我們才能歡喜學習念佛,這裡有無數諸佛同體大悲的恩德在裡面。

  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愛我們都不願意辜負,更不能辜負諸佛如來同體大悲,那我們就有動力了。我們就要有志氣,我們每天念迴向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我們怎麼報阿彌陀佛的恩?除了自己老實修行,我們要以自己的修持莊嚴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四十七品「福慧始聞」最後期勉我們的,「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跟阿彌陀佛同願,不是去了極樂世界才同願,現在當下。我們不能保證當下,還能保證未來嗎?現在就跟阿彌陀佛同願。就像師長老人家期勉我們的,現在求的沒有別的,多帶一些人回西方極樂世界。「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用現在的話叫阿彌陀佛點讚,「這個弟子善哉善哉,特別寬慰我的心」。

  你看《無量壽經》裡面還期許我們要做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也是老和尚常常勸勉我們,為人演說,要表好法。念佛要精進念、老實念,表法,扮演的每個角色要表法,在哪一個行業要表法,要行菩薩道。這都是《無量壽經》給我們的教導、勸勉,第一弟子當然要表法。我們是跟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學,這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發的願。我們跟阿彌陀佛學,那就要愈來愈像阿彌陀佛,因為學叫效法,那要愈學愈像,不可能學四十八願愈學心量愈小了,那鐵定學偏了,不相應了。所以我們隨著願文隨文入觀,擴寬心量。

  我們看到十八頁,我們念一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師長開示到了,這一段文包括四十八願中的三願。這個願怎麼來的?因為法藏比丘考察了十方諸佛國土,見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的眾生不平等,不平等是許多罪惡的根源。人為什麼會造罪業?不平,因為不平內心產生煩惱,比方環境好的驕慢,環境差一點的抱怨、自卑、怨天尤人,這樣就會起衝突。所以阿彌陀佛看清楚了,要想眾生不造業必須要平等,從根本上把問題解決掉。阿彌陀佛在解決問題,我們也要形成解決問題都從根本去解決,看什麼事情都能看到根源。就跟中醫治病一樣,病根在哪?把病根拔除了這個病就能好了。

  首先是身相平等、相貌平等。我們每個人的相貌都不一樣,相貌長得好的傲慢,自以為很了不起。說實在話,你相貌長得好也應該不能自以為了不起,為什麼?那是父母生給我們的,應該是父母的能耐,又不是我自己生的。當然師長有說,四十歲以後的相貌那要自己負責,這四十歲是自己的涵養,相由心生。長得醜陋起自卑感,覺得不如人,心就不平。阿彌陀佛看出來,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相貌完全一樣,而且是最好的相貌、最莊嚴殊勝的相貌,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滿具足,圓滿具足最莊嚴的相貌。

  師長講到『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師長講解四十八願每一句都講得很細緻,這句話把我們娑婆世界眾生都包括在裡面,因為阿彌陀佛發的願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我在裡面,所以我們人人都有分。『令生我剎』,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具』就是每一個人都具足,都是『紫磨真金色身』。「紫磨真金」就是赤金,就是可能那個純金看起來還帶一點紅紅的,純金。其實金表什麼?為什麼世間的人這些首飾喜歡用黃金做?它不容易變,它不容易壞。你看用鐵的東西,一下生鏽了;用金,金表的就是金剛不壞,不壞、不變。我們讚歎阿彌陀佛金色身,我們念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那就是相好光明沒有能比得上的,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我們以後念著讚佛偈的時候要思惟,我往生就是這樣的相貌,愈想愈歡喜,一定要往生,就可以用這樣的相貌來度眾生。

  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是金色身,這個不可思議。就像這品經前面第一句,第一句就是法藏比丘跟他的老師說了,「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你看全部都是紫磨真金色身,我們世間真的是覺得不可思議,找遍十方諸佛剎土無有此事。十方諸佛剎土裡的佛跟眾生相貌不一樣,我們不說其他的國度,我們就說地球上,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現,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其他的人不是。西方世界的眾生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如果比阿彌陀佛差一點,那就不平等,個子高矮、形狀胖瘦都一樣、都相同,這是第三願「身悉金色願」。

  經文接下來說了,『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是第四願「三十二相願」。其實這是釋迦牟尼佛轉說的時候略說而已,要是說出真實的狀況,世間人不能接受,也無法想像。你不要講一個讓他沒法想像的,還產生一些疑惑。極樂世界那是一真法界,往生那個相貌,師長說了,這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世間可能想像不出來。所以釋迦牟尼佛恆順世間的狀況,因為三十二相是此世間認為最好的相,相書裡講的貴相。三十二種貴相他都具足,一樣也不缺少,這恆順世間人說的。西方世界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豈只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佛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的劣應身。佛是怎樣的相好,我們往生到淨土,眾生跟佛都完全相同,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

  當然,我們聽到這很歡喜,那我們要怎麼往生?這裡師長就指導,我們沒有往生之前要修平等心,以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才能往生,這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阿彌陀佛就是心平等、就是心清淨。念這句佛號心不平等、不清淨,口念,心不相應,這樣不能往生。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祖師都教我們心淨佛土淨,所以往生重要的心要清淨、心要平等。佛法裡面講,平等真法界。我們看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一真法界,不能分別,要平等。而且那個法界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什麼心?平等恭敬,平等心;廣修供養,廣就是平等的供養,沒有這邊少一點、那邊多一點,沒有偏心。佛門常說生則決定生,就是我們要把極樂世界的頻道接通,就像看電視,你那個頻道要按準。不知道大家現在都看哪個頻道?要看就要看四十八頻道的,跟四十八願要接通。師長這都是教我們怎麼相應,怎麼生則決定生。

  心與口要相應。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師長說道,在介紹經題時已經跟諸位說明,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心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才相應。相應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與什麼相應?這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所以師長說,與什麼相應?與清淨心相應、平等心相應、覺心相應。此理此事不可不知。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心要清淨,不能染污,不能還在那裡常常起貪著五欲六塵的念頭,要平等。念佛當中不能夾雜是非人我高下,都要清淨平等心來念,把這些染污、高下都要放下。真的有起來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趕快再誠心用佛號把它轉掉。妄想千般皆不管,一聲佛號要分明,慢慢這些染污念、不平等念就愈來愈少了,都有一個過程,這也不能著急。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本來在五欲六塵裡面生死流轉,時間太久了,所以對這五欲六塵熟悉,但是這要熟處轉生,世味,世間的這些習氣要愈來愈淡。佛號本來陌生,生處要轉熟。要熟到什麼程度?任何情況,哪怕一台車要撞過來,危急情況,我們也是阿彌陀佛。哪怕是最危急的狀況,也是往生極樂世界,不用怕。《無量壽經》安我們的心,「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災難也不怕,只要真信切願念,乘佛威德悉能超。佛是不妄語的,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佛陀。

  經文提到『端正淨潔』,端正是講容貌;淨潔,心清淨,身非常潔白。『悉同一類』,就是佛與眾生完全相同。這是第五願「身無差別願」,悉同一類,所以佛與眾生完全相同。『若形貌差別』,假如形狀、容貌有差別,『有好醜者』,那阿彌陀佛決定不成佛,不取正覺。他現在已經成佛了,所以相貌都平等,完全一樣。

  接著師長說了,有人說他到過西方極樂世界,還寫了一本小冊子。師長在香港,暢懷法師有拿給他看。暢懷法師也非常懷疑,來問師長,這本小冊子靠得住嗎?師長說,不用看,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是假的?因為翻開來看了一句,寫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男女,這是假的。有男女就有差別,有差別阿彌陀佛就不能成佛。悉同一類,那怎麼會還有差別?所以西方世界沒有差別,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女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轉男身,都成佛,哪有形貌差別?有形貌差別是他搞錯了,他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回來胡說八道。

  當然師長也是藉機說法,藉剛好這個機緣指導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這個態度也是佛要涅槃以前交代弟子的。師長說,現在的人不相信佛經,依人不依法,痴迷了。你對這個老師很認可、很崇拜,你就忽略了要依經典。我曾經遇過同修,看到成德,那時候我還沒出家,他說,蔡老師,你講的什麼我都信。我說你別害我,我講的跟經典不一樣、跟老法師不一樣你要提醒我。這種話聽多了飄起來就麻煩了,就死定了。我們都不是從小學的,根基都不牢,常常聽這種,八風一吹就動了。不能痴迷,不能搞情執。學習者不能搞情執,教學者也不能討好巴結聽的人,你順著他想聽的、他高興的,沒有依經講。現在好多暢銷書,你去書局,都排在前面的,那個講的都是邪的。契機不契理,魔說法,眾生很喜歡聽,但不契理,跟真理是違背的。現在什麼書暢銷?談財色名利、五欲六塵這些,很多眾生很喜歡。師長說不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佛一再囑咐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經上沒有這種說法,所以真的假的,我們一聽,依經典來判斷,就明瞭、就清楚。所以各位把這部經念得很熟,絕對不會受人欺騙。依這部經為主,依佛經來判斷,判斷他的說法對不對,也要懂得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善知識。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大家去過印度恆河嗎?我沒去過,我是聽人家說,那個沙子跟麵粉一樣細。大家想一想,恆河沙有多少沙粒?那太多了,數不清。所以我們這個時代要懂得分辨善知識、分辨善友。要有善友為依,但是我們自己也要會判斷。你找同參道友來,結果都是知見不對的,你自己也受影響,那就不妥當了。修道路上良師益友非常重要,依眾靠眾。尤其我們很有福德因緣,也有善根,我們依止老和尚為親教師,他老人家是傳統文化的最後一代。你要依止善知識,不能感情用事,你要很冷靜,這是攸關自己的法身慧命,這不是開玩笑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指導我們「從明師受戒」,明白的明,修行的過來人,這是真有功夫的。

  我們有機緣,偶爾還可以親近到師長,面對多大的問題,老人家都沒有被境界轉。我自己就親身有遇過,很重大的事,對我來講我覺得是大得不行了,老人家很安定,然後指導,佛教我們,此法本無爭,爭則失道義。釋迦牟尼佛沒教我們爭,連孔子也沒有教我們爭,「君子無所爭」。一起爭的念頭就不在道中,爭則失道義,妄心做主了,所以讓。老人家心都是定的,包含自己培養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的學生,不依照他的教誨了,老人家心還是平靜的,清淨平等。老人家說了,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是從小扎根的。大家想像一下,幾十年的心血,學生不聽話了,老人家心也沒有動,都是恕道,都是真心,包容、寬恕,他不是從小扎根的,不能怪他。老人家真的是有功夫,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我們看到陷害毀謗老和尚的,老和尚幫他立牌位,講完經給他迴向,所以師長是真正依照佛經修行。

  老和尚講《金剛經》講得透徹,《金剛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遇到人家輕賤毀謗,怎麼會這樣?明明做的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怎麼遭毀謗了?「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我們這一生一心為佛法、為眾生,可是我們有過去生的業。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現在遇到這些人輕賤侮辱,「先世罪業則為消滅」。所以我們一心修行,人家輕賤毀謗,我們先世罪業即為消滅。最後得到什麼結果?「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成佛。所以這些輕賤我們的人幫我們消業障。

  大家注意,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三惡道,不管墮哪一道,下去多長時間?不好玩,黃念祖老居士說三途一墮五千劫,你哪怕是墮畜生,你看變成豬,牠這樣一直投胎一直被殺,牠也要很長。佛在世的時候,剛好在祇園精舍有工程,一窩螞蟻在那裡,佛看了笑了。旁邊弟子請教佛為什麼笑,佛說,哎呀,七尊佛都過去了,這一窩螞蟻還在做螞蟻。不知道諸位法師、同修,你們聽到這個故事之後,感覺畜生道好不好玩?不能去。

  那地獄就更不用說了,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年,因為那個太痛苦了,度日如年。阿羅漢可以看前五百世,看到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樣子都流血汗。光想就流血汗,你就看在那裡受罪罰的時候,那苦到什麼程度!光目女的母親出來投胎也是短命,她的女兒超拔她。女兒問,地獄是什麼情況?你看光目女的媽媽說什麼?不忍說不忍說,太苦了,想都不敢想。《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說念生死苦,不能再到三惡道去搞生死輪迴了。「登刀山也,則舉體無完膚;攀劍樹也,則方寸皆割裂」,到地獄去,刀山劍樹,我們這身上的肉一塊一塊都被切下來了,所以不能去。

  而毀謗我們的人、輕慢我們的人幫我們把三惡道的業因懺掉、消掉,這段經文我們聽明白沒有?老和尚明白這個真相,他感謝這些境緣,感謝他們幫我消業障。老和尚是發自真心給他們立牌位,迴向給他們。我們學阿彌陀佛要像阿彌陀佛,我們學老和尚,他是我們依止的老師,我們要像他,他這些心境我們要效法,所以我們每一次迴向,要把那個罵我們罵最凶的人,要幫他迴向。要學老和尚,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隨順境,處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老和尚會修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其實我們善用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我們提升的增上緣。我們有善根福德因緣才能依止老和尚,明師受戒。我們有好的老師,我們再找好的同參道友。不要刻意去找,感召,自然感召。

  我也聽說老和尚圓寂了,有之前聽老和尚講經的同修不聽了,其實這都不能勉強因緣,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珍惜明師、珍惜善知識。現在經師易得,人師難遭,明師難遇,這我們自己要珍惜住、把握住,不能人家批評個什麼你就對自己的老師沒信心了,或者人家講個什麼你就被拉走了。老和尚的法身舍利常住,老人家講得很圓滿,做得也很圓滿,都表演給我們看。宏琳法師很慈悲,護持我們每一個學子,編了一本《老和尚的身教》,把親近過老和尚的這些子弟們,老人家的行誼特別感動觸動他善根的,把它寫下來。我們看這部書,包含看《九十年譜》,記錄老人家一生怎麼修學、怎麼弘法,我們透過這兩部書就可以了解老人家怎麼把佛法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了。

  你看這麼多人來護持我們修行,萬般皆具,只欠東風。東風是什麼?東風就是我們自己的珍惜、自己的精進用功。我們只要肯珍惜用功,決定成就。遇到師長老人家是我們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除非我們不把它把握住。老和尚把這個法門講得這麼透徹了,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你真修了,沒有去不了的。因為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你想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想你一樣,你跟他就沒有離開了,不只沒有離開,你一念相應就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阿彌陀佛隨時放佛光在注照念佛人,稱名即是遇光時,你稱名就是遇佛光的時候。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你一念佛就遇佛光了,就能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所以念佛三昧消一切業,消業最快的方法,沒有業不能消,只要老實念佛。

  我們遇到師長給我們講那麼透徹了,我們不能當面錯過,不能辜負他老人家,更不能辜負自己的法身慧命、辜負自己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因緣。我們真的不辜負了,自助者天助,你真的珍惜,你會感很多諸佛如來、龍天護法,還有好的緣分來護念自己。《十往生經》裡面講,你真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遣二十五大菩薩隨護其人,魔不能擾,魔不能干擾。我講到這裡很高興,我看你們怎麼都沒有笑容?還是你們入了禪定?你們境界比較高,入了禪定,我是講著講著就高興起來。

  我們剛剛講了,你要會判斷,判斷人家的說法正不正確,對照對照佛經;你要判斷良師益友,這跟我們的道業息息相關。《六祖壇經》裡面講到,威音王佛以後沒有無師自通的。現在好多講他多厲害,都說他沒有老師,他在哪一天突然就開悟了,這鐵定是邪的,《六祖壇經》就有指導我們要會判斷。都要標榜自己多厲害,那樣的行為都沒有德行的根基了。老和尚說要扎三根,就是扎德行的根。有德的人不炫己長,他是謙退的,他不會炫耀自己。都把自己說得這麼神、這麼厲害,都沒老師,那有問題,這個都要會判斷。也要跟親戚朋友講怎麼判斷善知識,不然現在邪師太多了,你不趕快把這些重點抓一些場合給親戚朋友講一講,他有可能就被邪師給拉走了。

  再來,佛菩薩不以神通度眾生。我們都見過邪師,幾千人的會議,在那裡顯神通,「你上個月是不是出車禍?」「哎喲,你怎麼知道?」就開始講講講講,講得那個人崇拜得不行了。佛那個時候就規定了不可以以神通度眾生,因為魔也有神通,你都用這種方式了,跟魔就分不清楚了。佛是用講經說法來度眾生的。他公然在顯神通,那可能他有養小鬼,鬼有鬼通,他都跟那些打交道,然後就講一些讓你覺得他太神了,他都不是跟你講佛經的。所以佛有這些規定,都是重要的判斷。

  而我們知道佛同體大悲,他度眾生是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緣是什麼?條件;無緣,不用任何條件。現在這些邪師很要名聞利養,你聽他講一堂課要收不少錢,他賣的東西都要收錢,挺貴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收點工本錢,你可以維持生活,那還可以。你收那麼多錢,自己買大房子,開很好的車子,穿的都是名牌的,這叫裨販如來,把佛菩薩、把孔子這些教誨都拿來賣,這是很不妥當的。你一個弘法的人,要跟佛菩薩、聖賢人的心相應,一心為眾生。我們早上講到的普賢菩薩,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希望眾生趕快得利,哪會還想說在他們的身上賺多少錢?這都不是一個老師的心境。師徒如父子,你看釋迦牟尼佛說,「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師徒如父子,這都是判斷善知識的方法。孔子誨人不倦,孔子也是只要這個人恭恭敬敬來拜師他都教,沒有說以後每個月要繳多少錢。「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你是恭恭敬敬給老師拿了一份見面禮。什麼見面禮?有一些考據,十串乾肉。那個也沒有值很多錢,最重要是什麼?心意。學生比較貧窮的,孔子都去資助他,師徒如父子。這些我們都要判斷。

  師長接著說,唯有平等,社會才真正祥和,修行才能一帆風順。為什麼說這樣才能修行一帆風順?因為一切煩惱、妄想、執著才容易放下、容易捨棄。因為不平等就會分別,一分別就產生愛憎,喜歡、討厭,統統是煩惱,所以能平等心,就容易放下煩惱、妄想、執著。這個要分析,煩惱起於愛憎,喜歡、討厭是愛憎心;愛憎從哪裡來?愛憎起於分別,你覺得這個好、這個差,好你就喜歡,差你就討厭,所以煩惱是從分別再延伸出來的。我們這個世間大家也曉得,為什麼放不下?就是不平等,心裡有怨恨不平,這才放不下。結果是自己吃大虧了,不是別人吃虧。自己造業,自己要受果報,這樣多冤枉!這是值得我們警覺的。這個世間為什麼不平等?說老實話,就是心不平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假如你看到兩個人相貌完全相同,他們舉止動作也相同,他們不是雙胞胎,你也就可以斷定,他們兩個思想見解也相同,禍福也相同,因為他們的業報非常相似。這樣的人世間有,但是不太容易遇到。

  師長現身說法了,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跟我不同班有一位姓張的同學,個子矮矮的,很頑皮,是隔壁教室的,我們常在一起玩。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南京念書,同班有一位同學,長的相貌跟貴州那個同學一樣,而且走路的樣子也非常相像。師長就說出他南京這個同學的毛病個性,這個同學嚇一跳。這個同學跟師長說,你怎麼會看相,看得這麼準?師長說,我不是會看相,是從前有位同學相貌跟你一樣,走路樣子一樣,我想你們兩個個性會相同。果然不錯,完全一樣。所以人心都在相貌上呈現出來,相由心生。心之好醜騙不了人!可以騙一般愚人,真正讀古書、有學問的人就騙不了,他看你相貌,聽你說話的音聲(一切法從心想生,相貌音聲也是從心出來的),看你的動態,就知道你的性格,就能判斷你一生的吉凶禍福、富貴窮通,他不是從命理、相書上斷定的。

  我們可以舉《了凡四訓》的教導,「春秋諸大夫」,《春秋》《國語》那些書裡面都有記載,那時候有學問的這些大夫,「見人言動」,看到這個人的動作,「億而談其禍福」,馬上就斷他的禍福,「靡不驗者」,都講得非常準。這在經典裡面都有記載,所以師長講的是真的,因為吉凶禍福都是自己的心感召來的。所以你能騙誰?騙愚人,有學問的人、有道德的人騙不了。有道德、學問的人都騙不了,還能騙得了佛菩薩嗎?沒有這個道理。念念想求生淨土,而所作所為與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的願望完全相違背,那騙不了阿彌陀佛。能去得了嗎?沒分!將來在六道裡該怎麼樣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該受什麼果報還得受什麼果報,一點都沒有法子。同修們於此事理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這一段開示指導我們,我們念佛心要清淨、要平等,就相應了,就生則決定生。不能染污,不能不平等。我們念佛的時候要平等心,處世的時候當然也要用平等心。你們有沒有見過同修念佛的時候平等心,處世的時候分別心,你們有沒有見過?我念佛的時候真的是清淨平等,但是我遇到人就不清淨平等。那就好像四川的變臉,欻一下,念佛的時候是一個樣子,一不念佛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念佛這個「念」字怎麼寫?今心,心上真有佛,心上真平等。心上真平等,處事待人接物,跟人在講話,跟人在相處,跟人在應酬,都是念佛,他心上真有佛,平等心、真心。所以師長指導我們,你用真心了,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那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

  這一段教誨不容易聽到,圓人說法。黃念祖老居士說了,你能遇到大善知識給你教誨,你能圓解佛法,你就能圓修佛法。你沒有遇到這麼透徹的大善知識,你不能圓解,那你的修就不能圓修。圓解的人修一天超過不能圓解的人修一劫,所以我們遇到老和尚福報很大,要珍惜,這些教誨聽過了要放在心上。你聽過了不放在心上,那就是你有一個大福報你把它花掉了,你不珍惜它。福在受諫,誰有福報?接受別人勸的。別人勸是我們的因緣福報,我不接受,這個因緣福報就報掉了;我一接受,那我的福報不斷提升。我們一聽老和尚的教誨,那我們從此刻開始都用真心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每天福慧都會增長。

  我們平等心,在哪裡練平等心?歷事練心。我們所遇到的人我們要平等對待,《弟子規》指導我們,「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我們還沒學佛以前也有一些習染,看到有錢的人,看到有地位的人,特別恭敬;看到地位比較低的、沒錢的人,這個態度就有差別了。我們假如沒有洞察到自己這個心念,那我們在接觸人的時候,我們這個分別執著、諂富驕貧、厭故喜新還在增長,心就更不平等,這就很難一念相應一念佛。都要在當下練出平等心,歷事練心,練出真誠慈悲、平等恭敬、平等供養,這就是會修行。老和尚常說「你會麼?」會不會修行?會不會用真心?這個很重要。對人練平等心,對事練平等心。事事是好事,你不能面對順境了愛得不得了,逆境逃避、排斥,心都不平等了。隨緣,來了,順受,都是歡喜接受,在事上平等。

  你看師長教我們,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是不是練我們的平等?為什麼事事是好事?真的是如此,每一件事都是來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怎麼不是好事?我們看老和尚給我們表演的,一般人覺得晴天霹靂的壞事,老和尚幾十年的努力,有一個道場,最後掃地出門,一般的人我看都好幾天吃不下飯,你看老人家,佛菩薩安排的。他在這個因緣當中快速提升,怎麼不是好事?老和尚離開的時候寫了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他境界快速提升,事事是好事。我們是跟老和尚學的,要像他老人家,能夠在每一件事當中都覺得五十三參,這都是老師,只有我是學生,老師都是來成就我的,那你感謝一切境緣,在境緣當中平等感恩、平等恭敬。這一段老和尚教誨就是讓我們在一切人事物當中練平等。

  我們看這段經文最後師長講,這一品經要仔細聽。我們早課念這一品,才能真正做到反省檢點的效果。自己有沒有做到,修行是不是真的相應,能不能往生,還用得著問別人嗎?就看我們自己的心跟四十八願相不相應。實在講,要自在往生,不要害病,害病就靠不住。真正往生不生病,坐著走、站著走、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佛來接引,才是決定往生。海賢老和尚知道什麼時候走,走的那一天還工作到傍晚。弟子說:「老和尚,別幹了。」海賢老和尚說:「差不多了,幹完我就不幹了。」一語雙關,他任務完成了,他要回極樂世界了。善知識這些表演,表演給誰看?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能像他一樣老實念佛,都能有這樣殊勝的成就,才是決定往生。我們今天要求這個,能求得到嗎?決定求得到,只要你把經典中的教訓都做到,沒有一個求不到的,這是真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今天時間到了,就跟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交流到這裡,有什麼講得不妥、不如法的,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