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一集節要(忿懼好樂,心不得正)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二八集)  2025/7/2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32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一集節要十:

  「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這一條講的也是跟前面一條相關的,這一條是出自

  於四書裡面的《大學》。「身有所忿懥」,忿懥是生氣、發脾氣,聽到一些建言(人家建議的話),聽到那些話他就很生氣,心就偏了。忠言就進不來了,所謂「忠言逆耳」,這個忠言、好話,他聽不進去,聽了就生氣,這個就是身有所忿懥。這裡應該是講心有所忿懥,當然心就影響到身體,表現在臉上生氣了,這個心就偏了、就不正。這個心裡「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在恐懼,特別有患得患失,這個心就不正。「有所好樂」,有喜歡的、有討厭的,一般講偏好,偏了,心也不正了。所以忠言逆耳,忠言聽不進去,聽到一些巴結諂媚的話,心裡聽了就很高興。如果我們自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要想不偏信都很難,一定聽那個喜歡聽的;那個不好聽的話,其實它是有幫助的話,但是往往聽不進去。

  所以我們在聽忠言,能不能伏住自己的情緒?忠言逆耳,忠言一定聽了不順耳,聽到這些忠言的勸告,能不能降伏自己這種憤怒的情緒?在聽這些好聽話,人家講的都是好聽的,讚歎你的話,自己能不能很理智的不會被這些話語所蒙蔽?這個心裡要去掉好樂、去掉忿懥,才能做得到。所以這個也是我們修心、修身的一個下手的功夫,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學習,要有這種態度,不能偏聽偏信,心不能偏,偏了就不正了。特別現在的這個民主社會,其他的一些政治制度也有這種情況,都是偏信、偏聽,應該這個心要放在一個正確的心態,這樣才能看清楚事實真相。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