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一次宣講)—生到極樂世界的好處 (第八集) 1987/10 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1-0008
請掀開講義第十四頁,十四頁裡面的第四個小段:「極樂勝於十方者,首在帶業凡夫,一生彼國,便不退轉」,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說到西方極樂世界比起十方諸佛的世界要殊勝,也就是要好得太多了。究竟好在什麼地方?如果要不深入去研讀大經(就是《無量壽經》),你是很難發現。通常我們一般,十方諸佛國土都好,哪個佛國土不好?為什麼偏偏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這個裡面實實在在的不相同。十方世界雖然好,帶業的凡夫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就是你的煩惱、無明一品都沒有破,也能去得成。這個的的確確,十方諸佛世界裡頭都沒有的,不但諸佛世界沒有,再告訴諸位,譬如說我們今天講生色界天,色界天都得要把欲界裡面這些煩惱習氣用禪定的功夫伏住了,才能夠生到色界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生天還容易,這個真正是想不到的事情。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退轉。我們在許多經論裡面看到的,說七地菩薩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身分是人的身分,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他不退轉,這個是怪事情。真正講不退轉,是八地菩薩以上才不退轉,我們這個博地凡夫,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的德用就等於八地菩薩所修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所以這是那邊講的圓證三不退,是圓滿的你得到三種不退轉。哪三種?這個底下有個簡單的說明,「不退有三」,第一個叫「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夫」,這是第一個不退。「聖流」就是聖人之流,決定不會再退回到凡夫的地位。凡夫是指什麼?六道的凡夫,上面從非想非非想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還要墮落,四禪、四空天往往墮落墮得很重。這是第一種,你決定是聖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取得這個地位不容易,為什麼?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才能到這個地位,這個是難事情。證到這個地位,就是你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見惑簡單的講,它有五條綱領,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就是把我們錯誤的見解分成這五大類,這五大類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共有八十八品)統統斷盡了,這才證得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小乘初果須陀洹,雖然你還沒有能出三界,還在三界之內,但是三界之內你是聖人了,你不是凡夫。從這個時候起,經論上都是給我們講,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你就證阿羅漢果了,就超越三界了,不要等到第八次,決定是七次。假如七次,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佛出世怎麼辦?沒有佛法。經上說了,如果沒有佛法,你就成為緣覺(獨覺),還是超越。換句話說,決定不要等到第八世。所以他的位不退,那是真正不退。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種是「行不退」,這是「斷見思,伏塵沙,恆度生,不墮二乘」。斷見思就是阿羅漢以上了,證到阿羅漢,思惑也斷了。見惑斷了就是位不退;思惑也斷了,那就是行不退。這個地方是講的大乘菩薩,小乘阿羅漢到這個境界,他就止住了,不再前進了,所以叫二乘,叫小乘。菩薩他發的菩提心,他要普度眾生,他決定不會退到小乘的位子上,他不怕辛苦,他不怕麻煩,所以說普度眾生。「恆」是恆常不斷的,他絕對不會中止、不會休息。度眾生,實在講是自度度他,教學相長,自他都得到殊勝的利益。
第三種是「念不退」。我們現在這個念頭,實在講是亂七八糟,一天到晚都在打妄想。菩薩他只有一個念頭,他念什麼?念無上正等正覺,他就這麼一念,所以這個念不退。我們如果要訓練到,不要訓練別的,只訓練念阿彌陀佛,你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你這一天到晚,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那你已經證得念不退了。你要曉得念不退是什麼人?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能夠到念不退,當然決定包括了行不退跟位不退。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後面能包括前面。因此我們念佛人常常要記住,要憶佛念佛,不要去想東想西。跟人家在一塊相處,閒話少說,多念佛。有必要的事情則交換意見;沒有必要的,不去扯那個拉雜話,過去、現在、未來都不必談,就這一聲阿彌陀佛,你是圓證三不退。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三不退,我們現在就可以辦到。可是這個的確只有在淨土念佛法門裡面可以辦到,其他的不容易,譬如同樣修淨土法門,觀像念佛就不容易。前面說過了,那個像在的時候,你看到那個念頭沒斷,那個像一不在就斷掉了,斷了就退轉了。觀想念佛也相當不容易,為什麼?心力一不能集中,妄想又起來了。所以總不如持名來得妥當,這個要緊。念不退是「破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顯法性」就是證法身,「念念流入如來覺海」。阿彌陀佛是無量覺,念念與如來的大覺相應,古德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底下一節說,「此土修證三種不退」,此土是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位不退」是藏教的初果,藏教就是小乘須陀洹果,一定要斷八十八品見惑。小乘的初果等於通教的見地菩薩,見地也是斷八十八品見惑;別教第七住的菩薩,這是別教;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圓教五十一個階級,第一個階級,初信。這個諸位一看,你把它記住,這在斷惑上來講是平等的,但是智慧功德上講不平等,智慧功德上來說,那個初果、見地、七住決定比不上初信,所以圓教初信很了不起。只是講斷惑,大家都斷的八十八品見惑,這個是相等的,所以得的是位不退。「行不退」,藏教就沒有了,聲聞、緣覺裡頭沒有,只有菩薩才有。菩薩是通教的菩薩,別教十行位的菩薩,圓教是十信位的菩薩,所以圓教的十信等於別教的十行,等於通教的菩薩,這是講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也斷盡了。「念不退」,你看通教裡面沒有了,藏教、通教裡頭都沒有,別教裡面初地,登了地了,圓教裡面初住。這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很難很難!別說念不退,就是位不退,都不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所以你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會超過其他的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佛國土,我們在這個世界成就難。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去等於說是生得的,一生下來就得到;在這個地方要修得,你生下來不行,你要自己去修,這很苦很苦。
我們再往下面看:「要解云」,這是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五逆十惡」,這個可以說在我們世間罪業極深重的人。五逆罪是哪五種?《地藏經》上告訴我們,「殺父親、殺母親」,這個罪重極了!父母對於我們有養育之思,不能孝順、不能報答,還要殺害父母,這個罪太重了,這是墮阿鼻地獄(五無間地獄)的罪業。第三就是「殺阿羅漢」。這一條實在講也不太容易,阿羅漢在什麼地方,你也不容易找到他,你也是很難去殺阿羅漢。殺阿羅漢為什麼罪過也這麼大?阿羅漢是人天導師,他住在這個地方是這個地方的人有福,他是真正的善知識。真正的聖人住在這個地方,這一個地方人有福,你把他殺害了,使這一個地方人沒有福報,這個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的。阿羅漢沒有了,諸位要知道,一個善知識也就等於阿羅漢,與他有等流的,真正是品德好、學問好,能為這一個地方老百姓做模範,可以在這裡起轉移風俗這種能力的人,所謂移風化俗,這樣能力的人,這是這一個地方的善人。善人,國之寶!我們今天社會所以這樣的亂,為什麼?大家對善惡的標準,現在已經沒有了。善惡的標準沒有了,善惡的價值也沒有了,天下就大亂,所以不知道尊重善人。我們中國古代對善人看得非常重,真正把他當作國寶。你看周文王請姜太公,好不容易找到,找到之後請他坐上自己的車,自己在前面給他拉車,你看這多恭敬。大家對三國很熟悉,你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那樣的虔誠恭敬,真正的善人、賢人。在我們佛門裡面,諸位曉得鳩摩羅什怎麼到中國來的?那是人家的國寶,我們中國人不講理,派兵去把他搶來的。派了七萬大軍跟人家打仗,為什麼打仗?就為這個人,這個人你要肯放他到我們中國來,我們就不打仗,我們馬上撤兵;如果不給我們,那我們就要打仗。龜茲國當然敵不過中國的大軍,搶來的,把鳩摩羅什搶到中國來的。所以古人對人才都看成是國家最重要的,真正能夠復興國家、能夠轉移風俗。因此,對他的殺害,這個罪非常非常之重。第四是「出佛身血」。佛,那個功德太大太大了,佛的護法神很多,人要想殺害佛,不可能的事情,決定不可能。出佛身血是怎麼來的?提婆達多要害佛,他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到舍衛大城去托缽(那時候是托缽制度,每天上午都要出去托缽),他知道他所經過的道路,他每天都從那邊走。這個道路當中就有一塊地方是懸崖峭壁,提婆達多就在那個山頂上準備了一塊大石頭,看到釋迦牟尼佛走到下面了,把這個石頭推下去想謀害佛。護法神在空中拿金剛杵擋住這個石頭,這個石頭碰到金剛杵,石頭就碎了,碎石碰到佛的腳背,流了一點血,出佛身血是這麼來的。決定害不了佛,但是會叫佛流一點血,這個還是可以做得到的,從這麼來的。佛是天人導師,比阿羅漢當然殊勝得太多,殺阿羅漢罪都要墮阿鼻地獄,害佛這個罪就可想而知。這是第四。
第五「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這個罪過也是墮阿鼻地獄。我們看這五種罪,前面這個四種不容易犯,畢竟殺父親、殺母親的人不多,在從前很稀有;現在雖然有,也不多。這是大逆不道,在古時候要有這個事情,那不得了!過去李老師給我們講過一樁故事,清朝時候,在河南地方有這麼一個事情,兒子大逆不道,不曉得殺母親還是殺父親,這個事情朝廷知道了,皇帝知道了,受連帶處分的,那個地方的知縣(縣長)當然撤職查辦,沒話說的。你在這個地方做父母官,你怎麼會教育這麼一個壞人出來?你沒有資格做官。所以縣長是撤職查辦,巡撫(就等於省主席跟總督)都受記過的處分。不但這樣處分,從前城有城牆,還要把那個城牆拆掉一個角,告訴天下人,這個地方出了這麼一個壞人;換句話說,是這個地方的恥辱。從前這個事情看得這麼嚴重。
出佛身血,現在佛不在世了,但是佛像在世間,佛像這個功德作用很大,如果你是惡意的把它破壞,這個罪過是等於出佛身血。不是惡意的,這個沒有關係,譬如佛像舊了、壞了,不能夠補了。在從前佛像舊了要修補,還要去用它,為什麼?以前印刷術不發達,佛像都是請人畫的,很不容易得一張佛像。現在印刷術發達,誰家裡願意掛舊佛像?舊佛像沒人要了,沒有人供養了,那我們只好把它燒掉,所以可以燒掉的。現在的社會跟從前不相同,從前是真正難得,譬如經書,書壞了我們想辦法修補,使它還能夠流傳到後世;現在印刷術發達,書印得太多太多了。從前印一本書不容易,相當之難,全是用手工,那個版,一個字一個字雕出來,木版是雕出來的,雕成一塊版了,在印的時候,我小時候都見過,先用松煙塗在這個版上,然後紙平放下去,用鬃刷子慢慢來刷,刷半天拿起來,這才一張。工人一天能夠做兩本書那就不得了,所以它的成本非常之高;熟練的工人,大概一天可以做三本書,哪裡像現在,機器這麼發達,幾萬本書一下就印出來了。這是從前,所以從前的書大家珍惜。現在我們對經書,對於善本、古書,我們要珍惜、要保存,因為什麼?它可以留著做版。現在照相方便,拿這個來照相影印,不要把它損壞了,要好好的保存。現代所印的書,我們在上面圈點、畫畫、做記號、寫筆記都沒有關係,因為你這個書不是流傳後世的,沒有流傳後世這個意義,那就可以用。所以凡事要通權達變,不是死呆板的,但是我們都是以恭敬心,經書壞了,我們要恭敬心把它焚化。
和合僧團,我學佛三十多年了,國內、國外也走了不少地方,我一個也沒看到。從前趙默林老居士在世的時候,他有一天請我吃飯,吃飯之間就談到「破和合僧」這條罪,他很擔心,他說現在許多人毀謗佛法、破和合僧,造阿鼻地獄罪業,這個不得了!五逆罪他曉得,其餘四條不容易犯,這條太容易犯了,他說這怎麼辦?我聽了就笑一笑,我反問他,我說你老人家在什麼地方見到有和合僧團?我這一提醒他,他想了一想,笑了一笑,果然沒有見到。今天寺廟裡面住兩個人,兩個人意見都不合,它怎麼能叫和合僧團?和合僧團,這一個道場至少是四個人,四個人要守六和敬,要共羯磨;如果不能守六和敬,不共羯磨,它就不是和合僧團。我說你去找去,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現在和合僧團沒有了,你不要著急,沒有人破壞和合僧團。有那個僧團,不要人破壞,自己就破壞了。住四個人,四條心、四個意見,不是吵嘴就是鬧架,那怎麼行?現在已經沒有了。如果真正是和合僧團,你要是破壞它、毀謗它,這個罪過不得了。所以和合僧團那個裡頭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決定是聖人。現在聖人有,聖人為什麼不合四個人來組織一個僧團?他不敢;為什麼不敢?他要組織一個僧團,外頭人一樣毀謗它,豈不是叫人家墮阿鼻地獄嗎?所以為了不叫眾生墮阿鼻地獄,佛菩薩應世也不組織僧團,大家就不造這個罪業,這是大慈大悲!眾生是肉眼凡夫,不識好歹,所以乾脆不來了。來了也是單獨來,不要四個人一起來,單獨來,叫眾生不造罪業。這是講五逆。十惡就是殺生、偷盜、邪淫,身三種惡業;口是妄語、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騙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想盡方法欺騙別人)、惡口(粗惡的言語),口四過;意裡面,貪、瞋、痴。十惡有輕有重,如果是上品,就是很重的十惡,他的果報也是在阿鼻地獄。
人在這個世間很短,幾十年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我三十八年到台灣,明年就七十七年了,就四十年了。這四十年想想來的時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真的,一彈指就過去了,人生太短太短了!可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作所為,將來必定有果報。你存善心、你做善事,你將來一定有好果報,有好的地方去,三善道;心不善、行不善,你未來一定墮三惡道。這個前途不是別人給你安排的,是你自作自受,沒法子,自作自受。佛告訴我們,一切道裡頭,最善之道無過於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去就成佛。諸位如果是真正深入經藏,你一定會覺悟。你看《華嚴經》,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第一部所講的,佛在定中所講的。我們凡夫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誰知道他在那裡講《華嚴經》?他在定中講的。那個時候像方等、般若、法華都沒講,阿含也沒講,《無量壽經》、《彌陀經》統統都沒講。華嚴會上,普賢菩薩第一個告訴我們,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提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華嚴會上提倡的,普賢菩薩提倡的。所以《無量壽經》裡面,一開頭就是講所有一切菩薩皆遵普賢之德,跟《華嚴》真是一鼻孔出氣。皆遵普賢之德,就是皆遵守普賢菩薩的教導、勸告,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麼回事情。佛在華嚴會上講了兩千多個法門,結果大家選的是這個法門,這不是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在佛法當中修行,這是第一法門!不僅釋迦牟尼佛是如此,十方諸佛沒有一個不勸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的,這是第一法門,最殊勝的法門。
五逆十惡這樣重的罪,立刻就要墮阿鼻地獄了,有沒有方法救?實在講,沒法救。沒法救當中還有一個方法,唯一的一個方法,他要真正肯回頭,真正肯悔改,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他能得救。這裡講「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末後這句話很重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是哪些人?是五逆十惡,臨終十念而往生的。換句話說,我們在座同修,你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止下下品,至少也是下中品,比他要高一級。為什麼?你們沒有做五逆十惡。下下品是五逆十惡之人,不是我們一般人,十念都能往生,何況我們天天在念,我們沒有做這些惡。那樣的人都能往生,我們還不能往生嗎?所以大家要立志,要有志氣,有志氣要報佛恩。
怎麼報佛恩?往生的時候站著走,這才叫報佛恩,害了病躺在那走的不報佛恩,這是真的。我們這個道場,如果真的有十個、二十個,將來走的時候都是站著走的,那這個念佛法門不要宣傳,自然就提倡了,大家都看到了,那還有什麼話說!做得到、做不到?決定做得到。怎麼做得到?把你那個妄想、那個惡念統統斷得乾乾淨淨,使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存心、待人接物純善無惡,你將來走必定是盤腿坐著走、站著走,逍遙自在,沒有病苦,預知時至,這是福報。有了病了,躺在那裡走的,福報不夠。我們看到過去站著走的那麼多,坐著走的那麼多,為什麼他做得到,我做不到?他憑什麼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多想一想。這個與貧富貴賤不相干,你看《念佛論》上後面,那個青島的女居士張氏,那是貧賤之人,先生是碼頭上拉黃包車的車夫,日子苦得不得了,一天不去拉車,一天就不能生活。她學佛沒幾年,走得那麼自在。她是盤著腿坐著走的,她沒想到她也可以站著走,她大概那時候沒想到,盤腿打坐走。確實如此,她沒有病。所以人生在世間,什麼都可以騙人,臨終這一著騙不了人,這個時候尾巴都露出來了,你是真的還是假的,決定騙不了人。所以大家要發一個狠心,將來走的時候要站著走、坐著走,逍遙自在的走,這個才真正叫「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現身說法,作證,給你作證明,你看念佛功夫怎麼樣?你們去搞別的法門不行,沒這個功夫。
這一段裡頭,頂重要的就是它有三樣事情,第一個就是五逆十惡,臨終回心轉意能往生。第二個也就是彌陀大願的中心,十念成就,這真正是不得了。你們想想看,千經萬論,哪一個法門有十念成就的?只有這個法門十念成就。所以古來大德說這個經極圓極頓,沒有比這個更圓,沒有比這個更快速的,他十念成功。諸位一定要相信,這是真正難信之法,你要相信。第三點就是皆得三不退,這個了不起。十念往生還不稀奇,一往生就圓證不三退,換句話說,那個地位就等於至少是圓教初住菩薩,最低限度是這個地位,要修多久!給諸位說,要修一個阿僧祇劫才能得到,修一個阿僧祇劫。我們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換句話說,在修行上比較,也省了一個阿僧祇劫;最起碼的、絕對可靠的,我們省了一個阿僧祇劫。像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有一個記載,一個狐狸精跟我們人談話,對人很羨慕,牠說狐狸要修五百年才能得人身,牠看到我們人一投胎就得人身,牠好羨慕。為什麼?省了五百年,牠要花五百年的時間才能修成人身。所以牠很嘆息說,既得人身,為什麼不修道?牠們狐狸要修道,先修成人身,再能修道。所以我們今天看西方極樂世界,你為什麼不去往生?你到那裡去,馬上省了一個阿僧祇劫。別人修菩薩道要比你多修一個阿僧祇劫,你一去就省了一個阿僧祇劫,這個是西方世界超越十方諸佛世界之處。
下面給我們說出原因,西方世界為什麼會不退?「極樂不退之因緣有五」,有五個因緣,所以他不退轉。第一個是「彌陀大悲願力攝持」。這就講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他這個願裡面有。今天他這個世界建立了,他願願都兌現了。所以諸位看四十八願,等於說是看阿彌陀佛當初建立極樂世界的藍圖、建立極樂世界的構想。確實,十方所有的那些災難它統統沒有。第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增進」,他不退。固然我們在此地佛光也是常照,但是我們的煩惱習氣障重,我們把佛光障礙住了;好像太陽雖然普照,你走在外面偏偏打一把傘,不讓它照,那有什麼法子!是你自己障礙自己,你不讓佛光照你。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有三寶加持,所以他們能得到佛光常照,菩提心不退;不但不退,還增進,增長、進步。第三個因素,「六塵水鳥悉演妙法,增其正念」。西方極樂世界,你眼所見到的、耳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換句話說,我們講六根接觸到外面六塵境界全是佛法,全都是教你念佛、念法、念僧,六塵說法,所以你不會退轉。我們這個世界,你在講堂裡看到佛菩薩、看到這麼多同修,你的正念現前,想念阿彌陀佛了,一出去外面就什麼都忘掉了,所以不行。我們這個世界是教你幹什麼?六根接觸六塵,都是教你起貪瞋痴慢,都是教你幹這個的;不像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你所見到的,見色聞聲,都是教你念佛、念法、念僧,換句話說,就是教你念覺正淨,這是正念。
第四個原因,「純諸菩薩以為勝友,外無魔邪,內無煩惱。」這個環境實在太好太好了!前面我們不說,單看這一條,我們就非去不可。同參道友都是真正的菩薩,連聲聞、緣覺都沒有,純粹是菩薩跟你做朋友。所以外面沒有邪魔、沒有外道在誘惑你,不像我們現在,我們現在學佛,學佛不簡單,你讀《楞嚴經》你就明瞭,你看《楞嚴經》上說得清清楚楚,「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哪裡能夠找到一個善友?你找不到。這些邪師就是《楞嚴》上講的妖魔鬼怪這四大類。他都出家了,也都披上了袈裟,也都在那裡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你好心去學佛,他是個魔變的,結果你學來學去還變成魔子魔孫,這個多冤枉!我們今天沒有法眼、沒有慧眼,不能辨別,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所以自己要特別的小心。真正要成就,老實念佛!所以我常常跟同修們說,現在這個知識裡面,有不少就是這類妖魔鬼怪,我們又沒有能力辨別,怎麼辦?你要拜老師,一不小心拜了個妖魔鬼怪就糟了!所以我常常勸同修,我們去拜古人做老師,不要拜今人,今人靠不住,去拜古人。古人沒錯,你去拜印光大師做老師決定不錯,你去拜蓮池大師做老師決定不錯,蕅益大師也不錯,我們念佛人能依這三個老師就行了,決定成功。蓮池大師有《彌陀經疏鈔》,那個《疏鈔》就是講解,他給我們講解《彌陀經》;蕅益大師有《要解》,《要解》雖然比較深一點,近代圓瑛法師有《講義》,寶靜法師有《彌陀經要解親聞記》,這兩種註解都非常好;印光大師有《文鈔》留給我們,我們有這幾樣東西夠了。現在我們又得到一部好書,《無量壽經註解》,我跟諸位講的這個講義就是《無量壽經註解》裡面摘錄下來的,它註解太多、太豐富了。依照註解講,這個玄義講一年都講不完,所以摘錄下來介紹給諸位。這是一部好書,我們現在是加緊在做版,把它流通。這部書是黃念祖老居士寫的,這非常非常之難得。我們念佛人有這幾種註疏足夠用了,其他的那些經書不要看了,確實不要看了。我跟諸位講的都是好話,不害你!
我有一年在梅山禪林寺辦大專講座,在那個附近好像有個香光寺,是個比丘尼的道場,那個裡面有不少是我從前的學生。她請我去吃飯,我那天去的時候,正好她們在整理《大藏經》,我就告訴她們,我說妳們把《大藏經》整理好了之後用封條統統封起來,別看。她們聽了很奇怪,因為她們過去都是白聖法師的徒弟,白聖法師在台灣提倡《楞嚴經》的,所以我就勸她們,妳們只看一部經,《楞嚴經講義》,圓瑛法師的《講義》。白聖法師是圓瑛法師的學生,妳們是這個派系,妳們花三年的時間讀這部《講義》,反覆的讀,讀三年以後再把封條打開看《大藏經》,妳就不一樣了,就不相同。她們要聽話是她們的福氣,她不聽話她沒福。所以諸位同修,你們要想成就,我指你這條路,《無量壽經》、《彌陀經》、《印光大師文鈔》。《文鈔》如果太多了,看選集,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你看這些東西。你要花上個三年、五年,全部精神貫注在這三、四本書上,你以後的成就不可思議。不能搞太多太亂,搞太多了增長邪見。一會想這個,一會想那個,一會想那個書跟這個書不一樣,那裡講空,這裡講有,到底是空是有?搞到最後是無所適從,一生空過了,不值得。所以今天要緊的是一門深入。你要一生專門去念《無量壽經》跟《彌陀經》,你一生念這兩本書,一生依照這兩本書修行,一生弘揚這兩本書,我跟你說,你就是活的阿彌陀佛;你不是阿彌陀佛,誰是阿彌陀佛?俗話說「貪多嚼不爛」,要牢牢的記住,不要貪多,一門深入。
這是說他們那邊東西正,老師好,同學也好,決定沒有邪魔在誘惑,內裡面不生煩惱,決定不起貪瞋痴慢。
第五個因緣,「壽命永劫,與佛齊等」。那個地方佛無量壽,生到那地方的人各個都是無量壽。壽命長遠,一生決定成就,他時間夠用,不像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時間不夠用,搞什麼都來不及了,除了念佛這一條路,真的,其他的無路可走。雖然佛法門門都好,哪一個法門都好,哪一部經典都好,但是那個要長時間修學,短時間不能收效,唯有念佛法門短時間能收效,我們再要疏忽就不得了。
再看底下一段,說「此凡夫易生之同居淨土」。此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非常容易去,不難,人人都能去。為什麼?底下說得很清楚,「行人不須斷惑消業」,跟你講得清清楚楚。如果講要斷惑消業,這個事情難了,我們不一定能去得了;不必要斷惑,也不必要消業,叫帶業往生,這種條件誰辦不到?沒有一個人辦不到。你只要記住,「只要信願持名」就行了,條件就這麼簡單,你要相信,不要懷疑,真正肯去。你要發這個願,持名,二六時中念佛,好好的念佛。我出國之間,這個道場也希望大家發心來念佛,如果你們家裡不太方便,這個道場可以給你們念佛。我們也有幾間寮房,你們要在這裡住個一、兩天,日夜不間斷的念佛,那個效果是最好。不要有什麼儀規,因為有儀規就有壓力。比如到這裡來念佛,我們跟著錄音帶念,你喜歡繞念你就繞著念,喜歡坐著念你就坐著念,喜歡拜佛你就拜佛,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幹,這樣就好。我在美國就是這樣提倡的,在美國、在加拿大,我都是教人家這樣念法,念得各個人歡喜。前天從美國有同修來告訴我,我們念佛的人數增加了,愈來愈多了,這好現象。
這就是信願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永離諸苦,位登不退,一生補處,不可思議。」這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殊勝之處,最下的就是十念往生。像我們歷史上記載唐朝張善和,他十念往生的,他是一身的罪孽。他在世的時候是個屠戶,一生是殺牛賣牛肉的,不知道殺了多少牛,將要死的時候,他看到許多牛頭人來向他討命,這個就是地獄相現前了。他在喊救命,他的運氣算不錯,喊救命的時候,正好有一個出家人從他家門口過,聽到他喊救命,就問他什麼回事情,他就告訴他,牛頭人來要命。這個出家人就給他點了一把香,叫他拿在手上,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念了不到十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他跟阿彌陀佛走了。十念往生,臨終十念往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永離諸苦,三苦、八苦都沒有了。位登不退,前面講的三不退。一生補處就是成佛,因為他壽命長,決定一生成佛。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從凡夫修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六道輪迴不知道要輪迴多少次;到那個地方沒有,那個地方一生就成就。「是乃十方世界之所無」,這個事情,十方諸佛世界沒有,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它有。「故為千經萬論所同讚者也」,這個讚是讚歎。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了那麼多經論,幾乎沒有一天不讚歎西方淨土。所以別的經,佛一生只講一次,《無量壽經》不曉得講了多少次(這個到後頭我們都能提得出證據的),常常講,常常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
「往生同居,便是橫生上三土。證位不退,亦即圓證三不退。」這個兩句非常非常重要,正是十方諸佛世界裡所沒有的。像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也有四土,我們現在在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也有方便有餘土,也有實報莊嚴土跟常寂光土,我們見不到,沒分。一切諸佛都是四土,但是西方世界就特別了,生到凡聖同居土也就同時等於生到上三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為什麼說等於?諸位一定要知道,凡夫住的是同居土,阿羅漢住的是方便土,我們今天遇不到阿羅漢,阿羅漢不能跟我們把手同行,不能跟我們一桌吃飯,我們見不到他。菩薩住實報土,佛住常寂光土,不能搞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羅漢天天跟你在一起,豈不是四土統統變成一土了?你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天天見面,天天談話,天天在一塊聊天,天天跟阿彌陀佛見面,沒有一點拘束。所以生到那邊去,等於這個四土同時都生了,等於圓證三不退。圓證,注意這個「圓」字,前面跟諸位講過,證三不退是初住菩薩,可是要圓證三不退,那就不是初住能辦到的了;圓是圓滿,初住菩薩證三不退是證一分,沒圓滿,圓證三不退是等覺菩薩。換句話說,看樣子也跟文殊、普賢差不多了,怎麼一生去就跟他們差不多?這個不可思議,這個真正是難信之法。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已經修了無量無邊的大劫才修到圓教等覺菩薩,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看樣子就跟他們差不多,天天跟他們在一起,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念念普利群生」,這是大悲心,要實踐四弘誓願裡面第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諸位真正發心度眾生,就趕快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能力度眾生,你憑什麼度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心心流入覺海」,這是自度。前面一句是利他,這一句是自利,自度度他。「是為本經之趣」,我們這部經,《無量壽經》的宗趣就是如此。
宗趣講完了,下面就要講它的作用。宗趣是講修行的目標、方向、方法,都在前面這一段裡面,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究竟得什麼好處?底下要說明具體的好處。請看第四段,「方便力用」,第一條是「度生方便正是諸佛大願之所結,大智之所顯,萬德之所莊嚴,果覺之究竟處也。」度眾生的方法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太麻煩,太麻煩,人家修的人不方便,愈簡單愈好。我是有一次在電視裡面看到的,他們講現在的飛機,說現在全世界飛機使用壽命最長久的,一直到現在,二次大戰之前發展的,一直到今天還被許多國家採用的,就是在我們中國講的P-47,現在世界上還有五十多個國家使用這種飛機。這個飛機好像將近有一百年的歷史,美國現在在慶祝它。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願意使用這個飛機?他說這個飛機是操縱簡單、修復容易、保養容易,它不複雜,所以大家喜歡它,一直到今天還不願意淘汰,還要來利用它。由此可知,凡是一個好的方法就是簡單、就是容易。所以愈是簡單、愈是容易的法門,才是諸佛度眾生真正的本懷。所以他此地講的,持名念佛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正是諸佛大願之所結。佛度眾生,希望眾生個個都能成就,當然不能太複雜,太複雜絕對不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一個簡便的方法,人人可以接受。所以這是他大智之所顯,這麼簡單的方法才顯示出如來大願大智,顯示出果覺究竟、萬德莊嚴。這幾句統統都是說信願持名。
「是故繼體性宗趣後,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勝是殊勝,妙是微妙。「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第一是「說經」。佛不講經說法,我們眾生就不能得利益,所以要利益一切眾生,一定要講經說法。「法施利益,令眾生破迷開悟,早證無上菩提。」這是佛出世第一個好處,我們今天所得到的就是這類好處,使我們真正覺悟宇宙人生,覺悟諸法實相;使我們真正理解無量法門,而在無量法門當中,我們也有能力來選擇,而我們這個選擇正符合佛的意旨。第二個利益是「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無量相好,若有眾生稱念觀察」,稱念是念佛,觀察是觀佛,「皆能滅罪消業,永背三途。隨意所樂,常生淨土,乃至成佛」,這是佛第二項功德。從這一條,我們也恍然大悟,雖然佛經上沒有講消業,沒有講斷惑,可是我們天天在念佛,念佛就消業了,念佛就斷惑了。我們天天在消業斷惑,我們自己不曉得,這個真是太妙了,這才叫方便力用,不知不覺業消了,不知不覺惑斷了。這些都是事實,你一心稱念,決定往生。
我今天下午在看夏蓮居會集的《阿彌陀經》,我把他會集的跟羅什大師、跟玄奘大師兩種本子對照一下,會集得好!兩本一對照,意思非常的明顯。鳩摩羅什大師譯的是意譯,順著我們中國人的文章來翻譯,意譯的,所以裡面取捨的地方很多,他捨棄的地方很多,簡化了。玄奘大師是直譯的,就是跟原來的經本完全一樣,一句不漏的把它翻出來,意思非常的完整,我們看了之後真是一點疑惑都沒有了。所以我想這三個本子,三種不同譯本的《阿彌陀經》,我們最近要把它印出來,這個印出來分量不多,我們趕緊把它印出來流通,大家讀了之後,必定對於求生淨土沒有疑惑了。
第三,「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實在講,這個也是大權示現。誰不愛父母?我們要有好的法門,當然第一個勸父母修。佛勸他的父親修這個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你們想想看,這個法門要不好,他怎麼忍心叫他爸爸來修?勸他爸爸來修的,這一定是一切法門當中最殊勝的法門。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出世沒有幾天,他母親就生忉利天了,他是他姨母把他帶大的。他教他姨母,也是教她念佛求生淨土,換句話說,他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父親、給他母親。這是我們深深要反省的,這個法門要不好,他怎麼會勸他父母去修行?所以我們這一生能遇到這個法門不是容易事情,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正如同古大德所講的,「無量劫以來,第一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碰到了,如果說錯過了,那真是業障深重,沒福。千萬不要錯過,我們這一生要決定成就。好,我們念佛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