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一次宣講)—真正修行要從內心改過自新 (第六十五集) 198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1-0065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一面第二行,我們念一段經文對對地方: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這是三十二章最後的一段。前面佛給我們說了許許多多西方世界那些聖眾們的智慧功德,最後這一段是世尊苦口婆心勸勉我們。經文字裡行間能夠看得出世尊的心意,喚醒大家要精進修學,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大乘經論上雖然明白的開導我們,常住真心人人本有,個個現成,「本自清淨,能生萬法」,這是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但是問題我們能不能悟入?能悟入固然是好,要是不能悟入,那還得要六道輪迴。我們學佛的人,自己總得要反省反省,有沒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如果學到今天還沒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這個問題就非常的嚴重了。此地佛提示我們的也就是這個意思,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誨,依教奉行,念佛往生。這個法門不是像《楞嚴經》上講的最初方便,你看《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家很重視,很了不起,它講的是最初下手的功夫,叫最初方便,本經教給我們的是究竟方便,你看看《楞嚴》怎麼能相比?不能相比。為什麼這個經是究竟方便?因為這個經是從果上修的,不是因上修的,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就證果了!所以它是屬於究竟方便,不是最初方便,最初方便要修奢摩他、三摩地、禪那,要修那些東西,那是最初方便。你才曉得這個法門之殊勝。
所以佛在此地,一開頭就勸我們大家,『宜』是應該,每一個人都要勤奮、都要精進,『努力自求之』,求什麼?前面所講的求生淨土,生到淨土就是菩薩。前面經文我們念得很多,生到那裡就是菩薩;不是普通的菩薩,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一生當中一定能夠圓滿菩提。淨宗雖然說是他力法門,真的這是依靠阿彌陀佛、一切諸佛如來神力的加持,這是真的。我今天下午也集合我們圖書館的同仁,我告訴他們,我們自己修行的成就,以及能夠將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一切大眾,都要靠三寶力量加持,絕不是自己有能力。講席當中我也屢次的說明,這個經能夠講得透徹,能夠講得叫大家聽了歡喜接受、依教奉行,都是三寶加持。講的人佛力加持,聽的人也是佛力加持,佛要不加持你,你聽不懂。這就顯示出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雖然佛的力量這樣大,可是我們學的人如果自己不肯精進,不能夠斷疑生信,不能發出真實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佛力量再大,加不上!這總得要佛力加得上才行。所以佛力加持就是你有一分信願,佛就加持一分力量;你有十分的信願,佛就有十分力量加持,這種加持往往自己可以能感受得到。常常蒙佛加持,自己的信心就堅定,曉得自己這一生決定往生。我們在這個世間玩玩看看而已,沒幾天我們就要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決定有把握,這是堅定的信心。所以佛在此地教訓我們要「努力自求之」。
在淨宗原理上說「是心是佛」,這是從理上講的,理上講沒錯,可是我們還要認真去學習「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個心是講的真心,「是心作佛」的心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妄心,我們這個妄心要作佛才成得了佛,才與那個真心相應,叫心心相應。心心相應就是那個「是心是佛」的心跟「是心作佛」的心,這兩個心相應了,就是真心跟妄心相應了,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這才能夠起感應道交。真心是佛心,妄心是我們的心,所以一相應,佛心就加到我們身上,我們就感受到了。我們這個心不想作佛,與佛心就不相應,佛雖然想加持,加不上。所以古人常說「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就是這麼回事情。這就是此地佛教給我們要「努力自求之」,也就是信願行三資糧我們要一天一天的增長,要認真努力去修學,要發大願。
我們得到這個法門,得來不容易!這個法門在台灣雖然很普遍,真正認識它、真正了解它的人不多。這是非常難能而可貴,我們今天既然認識了,了解、明白了,得這樣無比殊勝的利益,不是說得來就算了。我們怎麼得來的?當年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歷代的祖師代代相傳,高僧大德給我們做註解,這種恩德多大,我們怎樣去報答?不能說得到就算了,這是講不通的,一定要報恩。這個恩德怎麼報?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這個法門普遍的宣揚,這種殊勝的利益要普遍的去告訴大家;不僅僅要告訴,還得要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人才真正會相信。所以當年遠公大師他得到了,他明瞭了,他真正覺悟了,他在盧山建一個念佛堂,做出個樣子給我們看,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果然個個都往生,個個都成就。臨走的時候西方三聖、諸上善人都來迎接,先往生的人跟著佛一道來接引後往生的人,真實不虛!這是遠公大師報佛菩薩、祖師大德恩德的做法。我們今天怎麼個做法?祖師的榜樣、例子不要忘掉,但是我們所生的這個時代跟祖師的時代不相同,所以我不主張建廟。為什麼?現在廟太多了,用不著建廟。我覺得如何真正的修行?充實自己要緊,自己真正充實了,許多寺廟都會請我們去講經。我今天跟他們同修說,我說這一部《無量壽經》,就算我們講得很簡單,很扼要的講解,這部經從頭講一遍也得一個月。將來大陸上要有機會,大陸上現在開放有三百多個廟,一個廟去講一部,一個廟算一個月,三百個廟下來就三百個月,這是多少年了。如果你講得詳細一點,一個廟講兩個月,三百個廟下來,大概也可以往生了。不必要廟了,用不著了。我覺得走這個路子好,心地清淨,能夠把一部經講幾百遍,好事情。講《彌陀經》也好,《彌陀經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五經都好。這算中國道場,還有外國,中國外國加起來至少五、六百個不成問題。你想想看,你要蓋廟幹什麼?蓋廟沒用處。所以我們這個小小的茅蓬就夠了,大家在這裡雖然擠一點,我們在這裡好好的用功,全心全力在經典上用功夫,在修持上用功夫。
怎麼個修法?要把經典、佛菩薩教導我們這些話,我們要努力去做到。每一天念經,想想這個我有沒有做到?我有沒有違犯佛的教誡?這叫真正修行,從內心裡面改過自新。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的思想,就是阿彌陀佛的見解,就是阿彌陀佛的行持,如果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跟這個經上完全一樣,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彌陀佛本人,沒有兩樣,這樣哪能不往生?這個經怎麼會講得不好?我們的心行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雖然講出來,不相應,完全能做到是決定相應。經是自己本性裡面流出來的經典,佛是自性彌陀,土是自性唯心淨土,圓圓滿滿的成就。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自求之,求什麼?依照這個經典改過自新,把自己塑造成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就行了,我們要從這上面去努力。能這樣努力,則『必得超絕去』,這個超絕是超越六道生死輪迴,決定超越了。六道不容易!無量劫以來我們都在六道裡頭生死流轉,沒有法子超越。說實在話,法門雖然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些法門在原理上講沒錯,都是了生死出三界、證無上菩提的法門,可是那些法門我們修學起來不容易,相當困難。難在哪裡?我們自己冷靜的想一想就曉得,我們的見思煩惱能斷得了嗎?貪瞋痴慢、是非人我能斷得了嗎?縱然勤奮努力修學,這個煩惱斷不了,只要有一絲毫的牽掛,六道就出不去。所以末法修行全靠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六字洪名,這是從果起修,一生成就。佛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能夠這樣修學,決定可以得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生到阿彌陀佛國,『惡道自閉塞』,古德註解,多半是指三惡道,不會再墮三惡道。其實我們真正是一心專志求生淨土,自自然然我們的惡念就不生,我們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不會起貪念。為什麼?馬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間一樣也得不到,你就能夠看破、就能夠放下。真正看破放下,怎麼會有惡念?怎麼會有惡行?沒有惡念、沒有惡的行為,惡道就沒有了,惡道就閉塞了。身語意三業都依經訓,依靠經典上的教訓,自自然然就不退成佛。所以這個三不退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得(那是當然),現在就不退。現前為什麼會有退心的?說實在話,沒有依照佛的話去做,他才會退。你果然是依照佛,把佛的話真正看作第一真實利益,你就會常常記在心裡,常常檢點自己,這決定是不退成佛。所以說『橫截於五趣』,「五趣」就是六道,橫超六道。這個法門是橫超,不是豎超,從人道,不必經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不必經過,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法門叫「橫超三界」。經上說的這一句,『無極之勝道』,這一句是讚歎這部經;「勝」是殊勝,「無極」就是無比,到了極處。這一句決定不能含糊看過,才真正知道這部經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至高無上,無極,也顯示這個念佛法門是無極殊勝的門餘大道。通常講淨土法門「門餘大道」,那個門餘是什麼?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條成佛的捷徑,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阿鼻地獄眾生。怕的是什麼?你遇不到!果真遇到,理解、發願、依教奉行,這個人就是他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成佛的機會到了。你這一生很慶幸,很恭喜你,你這一生成佛去了。諸位想想,這是多大的福報!古人也有個解釋說,往生的人多,太多太多了,這也是「無極」的意思。證果快速,所有法門裡面,這個法門是成佛最快的法門,這是方便無極。果地上殊勝的功德太大了,縱然是諸佛如來也讚歎不盡,這是果德無極。三種無極,所以稱為究竟無極,無極的勝道。
底下一句是如來感嘆的話,『易往而無人』。道殊勝,太殊勝了,殊勝到了極處,修學容易,很容易成就,反而叫一般人難以相信,哪有這麼容易的?所以一般人不相信。這個不信,給諸位說,就是他業障太深、煩惱太重。你看根本煩惱裡面貪瞋痴慢疑,他對這個法門懷疑,他不能接受、不肯相信。還有許多出家人,我都聽說,聽人家給我講過,某某法師說他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來生還要來當法師,生生世世要當法師普度眾生,這個大願很可值得敬佩。來生能不能得人身,這是個大問題,如果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法師也當不成了。所以說實在話,你要想生生世世做法師弘法利生,最安全、最可靠的還是得先到西方世界去打個轉,跟阿彌陀佛碰個面,那就保證了,這才能做得到。這個話是真的嗎?真的,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也說得很清楚。由此可知,不到西方極樂世界,想什麼都不太可靠,到最後恐怕都要落空。
前面說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很多很多,這個地方為什麼說「而無人」?要是從十方剎土裡面來說,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太多太多了,如果就我們這個地球上人來說太少太少。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念得不如法,對於淨宗的教理不明白,方法不清楚,境界也含糊。從哪些地方去看?實在講太明顯了,從他修行夾雜、間斷就明瞭。譬如修淨土的人,他還要念《金剛經》,還要去拜梁皇懺,這個就是夾雜、就是間斷。真正修行的人,一生一部經、一句佛號,一天都不間斷。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三輩往生都是這麼說的,從上上品到下下品,都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我們看看從前印光法師的道場,這是專修淨宗的一個榜樣,他這個道場裡面只念《阿彌陀經》,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念佛堂裡面,佛號一年到頭、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從來不中斷。夜晚他輪班念佛,四個人一班輪班念佛,換班的,所以他念佛堂永遠有人,至少有四個人,當班的四個人在那裡,這叫做念佛道場。他沒有法會,沒有經懺佛事,有人來超度、來消災,佛前面供一個牌位,念完之後迴向就夠了,並沒有特別去給他念個什麼經、拜個什麼懺的。如果那樣做法,你們諸位想想,把這些念佛的人功夫打斷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罪過。人家是一向專念,我要叫他給我拜個梁皇懺,打七天的閒岔,叫他功夫裡頭夾雜,叫他功夫間斷,這不是造罪業是做什麼?我叫他念個《金剛經》也是夾雜、也是間斷。如果我們能夠叫他功夫不夾雜、不間斷,這個功德很大很大;你把人家功夫打斷了,你還有個什麼功德!這個道理我一說出來,大家能夠體會、能夠想得通。
我們看看現在有很多念佛的道場,你去仔細一觀察,就曉得他不如法。不如法的原因,理不懂,所以修行方法不能夠一貫堅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別的方法可以,這個方法不行,這個方法我一恆順、一隨喜,我往生去不了,還要搞六道輪迴,這個不行。除此之外我都可以隨喜、都可以恆順,這個不能隨喜、不能恆順。就是一向專念,因為我決志要求生西方淨土,所以功夫決定不能夠間斷、不能夠夾雜、不能夠懷疑。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為什麼念佛人不能往生。我還聽說我們同修當中很少數的,發心念阿彌陀佛,也常常來聽經,還去玩股票。夾雜《金剛經》、梁皇懺都不是好事情,夾雜股票,那更不能去了!貪瞋痴慢一定要捨掉,捨得愈乾淨愈好,要真的把它捨棄掉,這個東西是假的。我們在這個世間,說老實話,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夠了,你還能住幾天?就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邊的房子大了,財富多了,對你往生有障礙,為什麼?捨不得。我在這裡吃得也不好,住得也不好,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好,去的心很懇切。這個地方住的環境也好,一切都很如意,這邊還不錯,捨不得走,換句話你這一生又空過了,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所以真正修行人,生活還是簡樸一點,還是清苦一點,對於修行有絕對的利益。
下面兩句經文,『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第一句是說明西方世界,凡是去往生的都能夠隨念滿願,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事事如意,沒有不如意的事情,事事如意,《華嚴經》裡面講的事事無礙。「自然所牽隨」是說修因得果,是自然之力,自然可以往生,一絲毫都不勉強,因與果完全相應。『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這些開示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第一句是教我們對於娑婆世界要有真實厭離之心,絕不貪求,一定要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心裡面清清淨淨,沒有一絲毫的染污,就像虛空一樣。「捐」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捨棄。把你心裡面的妄想,心裡面的牽掛、憂慮統統捨掉,也就是我們念佛堂裡常講的萬緣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要放在心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就是你生死輪迴的根本。你要把生死輪迴的根本捨掉,恢復到清淨心,心裡面一念不生。這是不著有。下面這句是不著空,「勤行求道德」,不著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了,我求,求道德。道德是什麼?道就是發心專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道。道是道路,什麼道?成佛之道,明心見性之道,返本歸真之道。德是果,你得到了,我這條道走到了,目的地找到了。這個不著空。所以這句話可以說是念佛堂裡面講的,上一句就是萬緣放下,底下這一句就是單提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勤行求道德。
底下兩句就把這個「德」,得到的這個果實給我們說出來了,『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你能夠勤行道,你所得到的是極長生。娑婆世界上沒有長生法。現在很多人練氣功,為什麼?因為聽說氣功可以健康長壽。確實是有這個效果,我在美國遇到幾個大陸上到美國傳授氣功的老師,都相當的高明。前年我在舊金山遇到一個,那個人聽我講經,私下告訴聽眾,他說這個師父的功夫高段。我下了台很多人問我:法師,你練過武功?我說什麼武功?他說那個人講你是高段。我沒有練過武功,我也不懂得什麼拳術。他說大概師父是每天打坐的功夫?我也沒打過坐,我疲倦了躺著睡覺比打坐還舒服。許多人遇到我都說我功夫很高,其實我什麼都不懂,什麼也沒練過。以前剛剛學佛的時候還打坐,現在很少時間打坐了,幾乎都沒有打過坐。如果你們要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我可以告訴你,這不是練的功夫,這是三寶加持功德的功夫,不是練的。他們說看我的氣、看我放光,那不曉得是真的是假的,但是有一點可以告訴大家,心清淨。我怎麼練的?我什麼妄想都不想,因為所想的都是妄想,既然是妄想,何必去想它?所以我也不想過去、也不想未來、也不想現在,統統不想,每天想阿彌陀佛,我就做這個功夫,就練這個功夫。每天想阿彌陀佛,每天念阿彌陀佛,所以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把握,一點都不假,決定往生,所以我很快樂!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長生,「壽樂無有極」,那個世界是極樂世界,壽命長遠。經上講的,「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小本經上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個經文我們都念得很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天天跟這些諸大菩薩在一起。這些諸佛菩薩平易近人,不會擺架子,沒有傲慢心;菩薩叫我們都要斷除傲慢,他怎麼會傲慢?所以諸佛菩薩平易近人,跟著他們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修學,一直到成佛,這就是經上講的壽樂無極。佛名叫無量壽、無量光,殊勝微妙無比,生活環境之美好無法想像,也沒有法子說得出。這部經你用清淨心去讀、用恭敬心去讀、用真誠心去讀,愈讀你的感受愈深;換句話說,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狀況就認識愈清楚。到你心地相當虔誠的時候,展開經卷就好像西方極樂世界在你面前一樣,彷彿親身感受到。你要用這三種心,清淨心、真誠心、恭敬心去念它,你念的遍數愈多愈好。諸位要知道,念經就是念佛,因為你所念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好像是念經題一樣,《無量壽經》也叫《阿彌陀經》,那是念題目,念經就好像念文章,看它的內容,文章跟題目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所以念這個經就是念佛號,念佛號就是念《無量壽經》。所以這個經要不熟透,這句佛號裡面的境界不能現前;如果這個經熟透了,念這句佛號,句句佛號,整部經的境界現前,那個念的感受就不一樣。一般人念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不知道、不曉得,為什麼要念也不曉得,糊裡糊塗的念,這怎麼能往生?要想把這句佛號講清楚,那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從頭到尾講得清清楚楚,這才把阿彌陀佛名號搞明白、搞清楚了。所以你要果然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沒有一個人不願意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才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應當要去。到達那個地方,沒有一樣事情不稱性,沒有一樁事情不如意。
我們這個世間,俗話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個世間哪有盡如人意的事情?好事多磨,愈是好事障礙愈多,不容易成就。所以說娑婆穢惡,「穢」就是染污。這個世界染污非常的嚴重,尤其是我們今天的社會,我們思想見解的染污就不得了,非常非常嚴重。所以古時候學佛容易成就,今天學佛不容易成就,原因在哪裡?古人學佛單純,一生只學個幾部經。為什麼?經典不容易得到,沒那麼多的數量,你想找一部經來看找不到,經典買不到的,只有到寺廟去借。寺廟只有一本,不是一個寺廟有很多本經,沒有的,只有一本,你想要一部,你到那裡去抄,你自己抄一本去念。從前在大陸上是這樣的,這個年代不久,五、六十年前的大陸寺廟都是這樣的。我小時候,我七、八歲的時候在家鄉,寺廟裡面經典你去念,就到那裡抄。哪有像現在印刷術這麼方便!所以他一生能夠讀到的經有限,他的頭腦不受染污。現在印刷術發達,很便宜,你可以請一部《大藏經》擺在家裡,你每天從頭到尾看一遍,你頭腦被染污了,被經典染污了,所以你不能成就。這是我們要細心體會,要明白現代科技這麼發達,經典這樣容易得到,為什麼我們修學成就不如古人,把這個原因找到,那就是我們今天被經典染污了,你看得太多、讀得太多了。清涼大師講,「有解無行,增長邪見」,這個增長邪見就是你的思想、見解被染污了。所以我們同修,我一再囑咐,我們的經就是五經一論,一共六樣,不會被染污。你要搞太多就染污了,一定要一門深入。這五部經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所以五部就是一部,一而五、五而一。如果大家真這樣認真努力去修學,三年就有效果,這個效果就是你心清淨了,你的思想、見解、行持恢復到純樸了,這就是功夫,這就是成就。所以經典念得太多、學得太多,不是一個好事情。佛法是叫我們心清淨,清淨心裡面自然生智慧,清淨心裡面有無量的功德。要想恢復清淨心,那你所學的東西愈簡單愈好。
這一章經文顯示西方淨土微妙的性德莊嚴,世尊苦口婆心勸導我們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末後這句是佛很痛心的一句話,『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你為什麼還要執著這些世間事?也就是貪著世間的俗事。「譊譊」是吵鬧的意思、爭吵的意思。這就是說明世間人貪戀所有,希望能夠保持。實實在在講,連這個身體都保不住,何況你身外之物?哪一樣東西不是無常?不知道事實真相,在這個地方產生許許多多的憂慮,憂慮也沒用。底下一章,世尊詳細給我們說明這個世間苦,叫你覺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