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二集節要(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四五集)  2025/8/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345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二集節要十一:

  「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這個典故也出自於春秋時候衛國有一個忠臣叫史魚,衛靈公那個時代。史魚他一直勸諫衛靈公,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就勸,一直勸到他死。當時他在世的時候勸衛靈公,不要用彌子瑕,要用蘧伯玉,衛靈公不聽,史魚一直到死了之後還在勸諫。彌子瑕德行不好,衛靈公重用他,不去重用蘧伯玉。蘧伯玉他品德兼優,德行很好,但衛靈公他不用。史魚一直勸,勸到他死了,衛靈公還是沒有用蘧伯玉,還是用彌子瑕,所以他死的時候交代他兒子,把他的棺材放在窗戶旁邊,不要放在正廳。這是什麼意思?還是在勸衛靈公,衛靈公去弔唁,看到棺材怎麼沒有放在正廳,問他兒子,他說他父親交代的,衛靈公就知道意思了。平常在世的時候勸他用蘧伯玉不要用彌子瑕,他不聽,這時候衛靈公心深受感動,所以就給他兒子講趕快放在正廳,他回去就把彌子瑕罷免了,就重用了蘧伯玉。這麼正直的臣子,孔老夫子非常讚歎,自始至終都是勸諫。君王領導人有什麼不對,他都勇於勸諫,所以孔子讚歎,這樣的忠臣實在非常難得。到了隋朝隋煬帝也是無道,他的大臣虞世基不勸,虞世基也不能因為隋煬帝無道,他就沒有去勸諫,他這樣苟且偷安,又在這麼重要的位置,這他是不對的。應該他勸了隋煬帝,勸了如果不聽,他可以辭掉、引退,這樣才是為人臣之道。

  所以,杜如晦還給唐太宗舉出商朝時候,商紂王非常殘暴,而當時候的箕子是裝瘋賣傻逃過了這個死難,他的叔父比干是勸諫到死。而孔子都很稱讚他們不簡單,是仁者。箕子是裝瘋賣傻,保留他的命,以後可以再利益這個世間,因為他已經知道商紂王根本就勸不通。但是隋朝的虞世基是並沒有勸,這個就不對了。所以這個都是歷史上的典故。這個時候貞觀二年,太宗他身邊的臣子,特別是魏徵,這些忠臣都敢去勸,勸太宗皇帝,所以能夠創造貞觀的盛世。這個就是一個領導人他能夠接納下面身邊的臣子的勸諫,所以這個態度也是我們大家都要學習的,有人指出我們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我們德行才會「德日進,過日少」。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